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面对烤烟“控、降”形势 ,富源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培育魔芋产业初步取得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发展魔芋产业、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基础。一九九八年全县种植魔芋3000亩 ,亩产3000公斤 ,实现产值1080万元 ,纯收入450万元 ;今年扩大种植规模达6468亩 ,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 ,预计产值3200万元 ,纯收入980万元 ,根据目前魔芋的长势和市场行情 ,可望突破3200万元产值的目标。2000年 ,富源县魔芋种植将突破10000亩。不要几年 ,魔芋生产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之一。一、发展魔芋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任何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都必须具备其必要的条件。富源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为魔芋种植提供了客观环境 ,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身体多方面的需求为销售魔芋产品提供了很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前景。1 种植魔芋富源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魔芋喜欢阴凉潮湿的生长环境。富源多云多雾、空气湿度大、山地潮湿而且排水较好正适合魔芋生长。如果魔芋与银杏或包谷套种 ,高矮间作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 ,获得双丰收。富源县仅种植的9万亩银杏已为魔芋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场地。2 发展魔芋...  相似文献   

2.
顾琨 《创造》2011,(8):82-85
富源地处云贵交界,素有"云南东大门、滇黔锁钥"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10镇1乡,总人口76万人。富源又被誉为"八宝之乡",资源极为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256亿吨,富源魔芋和大河乌猪两大品牌享誉全国。"十一五"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富源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顶住安全稳定的长期压力,围绕"富民强县"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抓安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富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8乡3镇,159个村委会,176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水、苗、壮、布依等18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中,县委政府充分利用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气候土壤适宜、群众基础扎实、市场前景广阔等条件和机遇,将魔芋产业列为富源的骨干产业和品牌经济重点扶持,加快发展。2003年全县种植魔芋20376亩,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今年全县种植3.6万亩,产值1.25亿元。有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千亩以上的村委会14个,十亩以上的大户136户。计划到2007年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2…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河池市优质饮用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打响高端饮用水品牌,笔者就目前河池市优质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可开发量、已投产运营情况、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高端饮用水发展主要的瓶颈问题,企业对高端饮用水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河池特色的优质饮用水富源区等,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河池优质饮用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富源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县份,多年来一直为国家提供优质的煤原料,为国家和云南地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富源的经济发展对煤资源依赖性极强。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的影响,富源煤炭行业产量、销量、价格"三下降",经济星"断崖式"下跌,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富源:经济发展前景美好被称为“滇黔锁钥”的富源,是红军长征进入云南的第一关口,红军足迹遍布全县十一个乡镇,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十年来,红军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全县各族人民不断奋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4月22日至23日,将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黄潭、万全、古镛等乡镇,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县农业局关于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视察组提出了要以全国珍稀食用菌标准化综合示范县项目为抓手,制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要加大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菇农食用菌生产水平;要扶持、培育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4月初,通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内部分人大代表到县林业局调研全县油茶发展情况,为通城油茶产业发展把脉。通城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从2010年起,该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近三年全县已完成新造油茶林5.7万亩,完成老油茶抚育改造1.9万亩,已建成连片1000亩以上基地8个。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黄袍山  相似文献   

9.
沙文明 《创造》2014,(11):75-77
正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宁蒗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苹果产业:截至2014年6月底,累计完成苹果基地建设4.12万亩,现保存3.3680万亩,基地率82%,成龄示范果园亩产量每年稳定在2000千克,优质果率80%,亩产值6000元。2013年全县苹果总产量3125千克,总产值7120万元,全县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4,(1):52-52,F0003
正近年来,陵水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目标,按照"项目建设——产业落户——财税增收——资金投入——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发展绿色经济促产业转型中,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促投资,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前列。2013年上半年,全县大棚种植瓜菜面积累计达  相似文献   

11.
正蔗糖产业是盈江县的传统产业,蔗糖产业的兴衰,关系着全县18万蔗农的生产生活和财税增长,关系着全县工业和运输、商业、就业等行业的发展。2015年2月26日至3月13日,盈江县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围绕省委李纪恒书记在盈江慰问时提出的要求,针对全县糖业发展现状,就如何长远、持久、更好地促进糖业转型升级问题在太平镇、新城乡、弄璋镇、盏西镇及云南德宏英茂糖业有  相似文献   

12.
张三森 《前进》2010,(5):38-39
一、壮大大棚蔬菜产业是解决县域“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壮大大棚蔬菜产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近年来,曲沃县致力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适时适地发展高效产业,在全县已逐步形成了里村红提葡萄、杨谈苹果、星海大棚蔬菜、北董大蒜和高显莲菜五大万元田。在发展的诸多高效产业中,大棚蔬菜产业优势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江苏政协》2013,(7):21-22
<正>近年来,宝应县把有机食品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龙头带动为支撑,以质量监管为保障,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县有机食品产业仍面临  相似文献   

14.
李永  汪洋 《江苏政协》2011,(9):52-53
<正>近年来,盱眙县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凹土产业"黄金资源出黄金效益"要求,以打造百亿级凹土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挖掘"第一资源",有效推动"中国凹土之都"建设步伐。目前,全县有凹土企业50家,其中资源开发型8家,延伸  相似文献   

15.
玉龙县是丽江在 2003年 4月在撤地设市、区县分设以后产生的新县,全县2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20 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为促进农民增收,玉龙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产业政策,鼓励干部职工租地发展农产业,形成政策扶、干部帮、农民干的热火朝天的发展农产业现象,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农科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基层干部和农科人员租赁农民土地,兴办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带动和培育发展专业大户,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玉龙县已有 1249名乡村干部、2 1 3 名农科人员(占全县农科人员的64%),围绕县委、政府确立的…  相似文献   

16.
<正>哀牢苍茫,擎起红土地的脊梁。红河奔腾,孕育元阳千年民族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元阳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东邻金平县,南靠绿春县,西接红河县,北与建水县、个旧市隔河相望。"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红河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元阳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抢抓省、州"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兴县、产业强县、产业富县"战略,全县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具有元阳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刘义明 《政策》2003,(6):30-30
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的云梦县,是全省版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把蔬菜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抓规模、抓品种、抓质量,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鲜菜58万吨,产业产值4亿元。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量达45万吨,产值达3亿元。2002年,一举夺得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的桂冠。  相似文献   

18.
张永佳 《中国发展》2009,9(5):73-7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地处云南西部的漾濞彝族自治县依托享誉中外的“漾濞核桃”的品牌优势,实施以发展核桃和保护恢复森林植被为主题的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大县建设,使该县境内无峰不绿、无林不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7%,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我国不合理的资源产业发展制度在较大程度上一直制约着资源产业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分析了资源产业的内涵与作用、我国现行资源产业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创新,以促进我国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0月,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产业扶贫产业不够大、带动力不够强、传统的分散养殖保障力不高、长远发展不稳定韵现状,屯昌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中适合贫困户发展的重点项目统筹设计,提出了"香鸡致富、黑猪保底"的产业发展方向,让贫困户进入全县的大产业链、参与全县的重点产业建设、进入全县发展的整体领域,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