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地方法治文化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文化风格,儒释道文化、宗族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样对江西的法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江西还有独特的传统法治文化.地方性法治文化资源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它们的积极意义,挖掘它们的实用价值,对推动地方法治建设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治》2021,(4):1-1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更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2021年,辛丑牛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继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之后,再次提出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号召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3.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由于桃在唐代分布和社会利用的普遍而引起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唐代文学中桃花题材和运用桃花意象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反映了桃花意象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有关题材进一步开拓,美感特性深入挖掘,情感和思想寓意充分展开,表达技巧明显提高,显示了桃花意象丰富的审美和文化意蕴.唐代文学在桃花意象的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一说起意象 ,人们多半会想到中国古典诗歌和 2 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由庞德等人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的确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鲜明生动的意象描绘而著称于世 ,自《诗经》起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莫不注重意象 ,或清新自然 ,或瑰奇炫丽 ,或空灵澄明 ;其种类也不拘一格 ,有高山大川、草木虫鱼等大自然意象 ,有棋琴书画、访旧吊古等人文意象 ,也有赏花弄月、饮酒赋诗等行为意象。意象派诗歌运动则是庞德等人在 2 0世纪初为改变当时诗坛存在的冗长、哀艳 ,甚至滥情的风雅派和感伤主义而倡导起来的。这一诗歌运动接受了法国的象征主…  相似文献   

5.
江苏宜兴,中国陶都,教授之乡,江南文化历史名城,以独有的紫砂文化闻名海内外.身处其间的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为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宜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立法的“短板” 2016年4月进入立法机关审议议程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在取得文化立法重大突破的同时,也足以引发对于文化立法现状的深层思考. 文化是民族血脉、制度之母,是国民的精神家园和根基,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从许多国家的经验看,无不以齐全纵深、各具特色的文化立法保障推进文化建设,以此塑造国家法制的文化底蕴,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7.
南宋以后,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话本小说在江南得以迅速兴起,并在明代走向全面成熟.生活在江南的话本小说家基本依据江南的地理特点、地质构造以及节日风俗等人文地理状况来构架小说时空;即使写到江北时空,也往往参照江南"版本"进行.以"游赏"为主题的江南节日,为话本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带有地方人文色彩的叙事时间刻度.同时,江南水乡又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别致的叙事空间.其中,作为故事的多发地带和情缘的多生场所,"桥"、"船"、"岸"成为故事得以展开的基本场景.总之,话本小说的时空构架带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征,这些江南化的时空有力地促进了这类小说的叙事运动,并确立了其"江南文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田小虎 《检察风云》2008,(17):78-79
我国古玩界有一个传统,北方老占玩家把玩鼻烟壶,南方老占玩家赏玩紫砂壶,两种壶具代表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文化.对于我而言,比较偏爱于鼻烟壶,究其原因,也许只能用一见钟情来解释了.……  相似文献   

9.
张菁 《金陵法律评论》2005,(6):108-112,118
兔丝、女萝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植物,很早就成为文人咏颂的对象.汉晋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们日益成为人们自主抒情的意象,并与妇女生活密切相连.隋唐时期相关作品大量出现,诗歌中的"兔丝"和"女萝"柔弱、依附、哀愁,显现出男尊女卑社会中女性身份的基本特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通过象征形式表现的意义模式,或把文化视为传达意义的体系。因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解读汾酒文化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阐述汾酒的发展史和功能,而是解释汾酒文化现象和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或意义,研究是什么象征引领汾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经久不衰,探索汾酒文化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南北诗风的融合是南北朝诗歌向唐代诗歌发展的总趋势 ,而隋诗则是该阶段的重要一环。隋前期北方诗人的崛起 ,使得南北朝以来北方诗歌首次在诗坛占据主导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的诗歌创作在刚健厚重中融入了南方诗歌的精巧流丽。隋后期由于大批南人北上 ,因而出现了南朝诗风的复归。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在保持浮靡清丽本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北方诗歌的阔大沉厚。“北人学南”、“南人学北”,正是这种双向交流 ,推动着诗歌朝着南北诗风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律、令、格、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发达、完善;以《永徽律》等为核心的法典,条文简洁、规定明确、逻辑完整;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对法典的制定过程、立法宗旨、基本内涵、条文沿革、法意法理和实施要求,注疏详尽、阐述透彻、通俗易懂;法律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也比较充分、有效。而光辉灿烂的唐代法律文化,并不是有唐一朝的产物,而是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法律知识、法律智慧叠加的成果。以此千年发展线索为契入点,对唐代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族元素进行梳理,阐述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法律文化的精神,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律、令、格、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发达、完善;以《永徽律》等为核心的法典,条文简洁、规定明确、逻辑完整;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对法典的制定过程、立法宗旨、基本内涵、条文沿革、法意法理和实施要求,注疏详尽、阐述透彻、通俗易懂;法律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也比较充分、有效。而光辉灿烂的唐代法律文化,并不是有唐一朝的产物,而是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法律知识、法律智慧叠加的成果。以此千年发展线索为契入点,对唐代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族元素进行梳理,阐述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法律文化的精神,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立民 《法学研究》2014,36(5):192-208
三十年来,中国出版、发表了唐律研究著作19部,论文476篇,大致可分为注释类、系统阐述类、专题研究类,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扩大,研究影响凸显。唐律在唐朝、中国古代、东亚乃至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三十年来法学教育有了大发展以及思想解放和学术环境宽松等,是唐律研究成就显著的主要原因。前瞻唐律研究,要拓展唐律的文本研究、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实证研究、实施研究、史学史研究,加强对海外唐律研究成果的吸收,打开唐律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北魏出现的乐户主要来源于罪犯配没和战争中的俘虏,他们的地位低于百姓。音声之名出现于唐代,其与乐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治地位低于良人,与杂户、官户既相似又不同,而经济地位可能与百姓略同。唐后期五代,音声的地位已有所提高。音声是分番执役的,当上番执役时,由官府提供衣粮。但他们也占有部分土地,以供其下番时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王立民 《现代法学》2011,33(1):53-59
唐律是一部刑法典,其中有一些补充条款。它的种类包括了律条对律条、令格式对律条、礼对律条的补充等。补充条款的功能有: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等的补充。与补充条款相关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有:关于设立补充条款的思想理论基础、"疏议"在设立补充条款中的作用、设立补充条款的两个重要原因、设立补充条款的影响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代"别籍异财"法鲜活的时代特色为:由唐及宋初的妇女奁产不在兄弟财产析分之列,发展到北宋仁宗时的非因父祖财产及因官自置财产,不在论分之限;由唐及宋初的父母服阕后的合用析户,发展到北宋中前期的父母葬后即可辄析家产;由唐及宋初的父母主持不脱离户籍的"生分",发展到南宋时期的父母在世,兄弟之间的完全"别籍异财";由唐代对"别籍异财"者的严禁与刑罚,发展到宋代对"别籍异财"者的逐渐认同与宽容。宋代"别籍异财"法特色的生成不仅与家庭个体的财产权利意识高涨、已婚妇女的推动有关,更与家产争讼有关;其嬗变历程无疑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法律的近世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昭示了法律须随社会变动而变动的法律哲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泽被东西。中华法系的形成首先依赖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封建法典儒家化的完成都是在唐代。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乃是礼法结合,在重视法律的基础上,重视道德的作用,终极目的乃是致力于建立“无讼”的和谐社会。所以中华法系的精神和法律文化值得现代世界各国探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邵方 《法学研究》2007,(1):117-124
唐宋法律中的儒家孝道思想对西夏中后期颁行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影响深刻,主要表现为同居共财、亲属相隐及依服制定刑三个方面。西夏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儒学盛行、社会以孝为美德以及家庭亲属关系完备是其接受这种影响的主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现代法学》2012,34(3):38-44
"十恶"是隋《开皇律》确立的一个专用法律名词,法史学界一直以来重视对"十恶"内容、罪名沿革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十恶"语词的由来,除少数学者有论及外,尚未有深入的分析。实质固然重要,但名称也不可忽视。十恶原是佛教名词,后来进入律典成为法律名词,因此对隋唐律典"十恶"语词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对隋唐律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