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陋 《今日民族》2004,(6):56-59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中央决定成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我国正式开始举办6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际,作为郑和的家乡的一份民族性期刊,我们登载这篇文章,从一个角度来探讨和回顾中国航海的辉煌历史,这是一件令人激动和振奋的事。  相似文献   

2.
一今年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  相似文献   

3.
赵毅 《今日民族》2005,(7):16-19
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的600周年,但是郑和的海洋思想、历史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同,中国的海洋地位、海权现状依然无法同600年前郑和时代相比。与政府科学进步的海洋思想相比,民间和社会舆论还有相当差距。时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政府、民间发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不仅对先人表达崇高怀念,更对“走向海洋、和平崛起”理念进行广泛诉求和宣传。  相似文献   

4.
赵瑞芳 《思想战线》2005,31(4):22-25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任何纪念活动都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的辉煌,而是为了新的发展,为了超越。纪念郑和既要看他的历史功绩,弘扬其民族精神,更应扩宽眼界,分析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从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云南是郑和的故乡,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刊特辑这组文章,积极宏扬600年前的这位云南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郑和的足迹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5,(16):1-1
600年前,一位名为郑和的人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索与交流之先河。他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时光荏苒,2005年7月11日,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高度评价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和重大历史意义之后指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小就与海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带着蓝色的梦,提出轰动全国的“设立中国航海节”的建议。从此,一个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纪念的节日——中国航海日,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在北京、上海拉开了帷幕。在锣鼓喧天、百舸争流的热烈场面中,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郑和七下西洋“云帆高张,昼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5,(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全国各地,只要是能和郑和沾上边的地方,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而南京作为国内与郑和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更是早早就高调宣布,将投资4亿多元,整修市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为让“郑和”成为各区的名片,从而能积极带动所属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南京的下关、白下、鼓楼等区更是早早动手,争抢“郑和”,各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全国各地,只要是能和郑和沾上边的地方,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而南京作为国内与郑和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更是早早就高调宣布,将投资4亿多元.整修市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为让“郑和”成为各区的名片,从而能积极带动所属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南京的下关、白下、鼓楼等区更是早早动手,争艳“郑和”,各显身手。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4):87-88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两岸交流     
《台声》2005,(1)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 海峡两岸携手推出动画片 台声讯  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微太阳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制作了纪念动画影片和展览,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侨华人征集意见和建 议 。 据介绍,“华夏文化纽带工程”1998 年开始实施,其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从学术和艺术层面上,深入挖掘、细致研究、大力弘扬华夏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增进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大业。 吴昌硕书画…  相似文献   

12.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1405年至1433年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万人舟师,七下西洋,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海洋上航行,历经“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打通了中国至波斯湾、红海、非洲等地的航线及其他多条航线,为中外经济贸易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种关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上,郑和船队将中华文化远播海外,在东亚乃至亚非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际交往准则,凭借这些准则,在区域内建立起和平秩序,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这是对中国汉唐王朝“德被四海”的发扬光大,与暴力掠夺的强权政治有着根…  相似文献   

14.
600年前的中国明代永乐年间,大航海家郑和以历经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壮举,震惊了当时的世界。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曾久久沉寂在历史教科书中。今天,在中国日益开放,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航海家郑和,这位中国古代开放的先驱,探险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颇富传奇的航海经历,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内外诸多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肖宪 《思想战线》2005,31(4):17-21
开展和平外交,是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和活动.郑和船队尊重各地习俗,礼待各国统治者和人民,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平等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建立.郑和下西洋忠实地执行了明王朝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谱写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和平友好关系的新篇章,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相似文献   

16.
封面简介     
《群众》2005,(2)
南京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是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在三汊河中保村龙江宝船厂遗址上投资建设的(承建单位是南京华泰基础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该遗址公园是对1405年郑和下西洋所乘宝船建造遗址的保护性发掘利用。公园在总体规划上以“人脉———水脉———文脉”为线索,按照“造宝船、去远航”的理念,挖掘大明文化,致力于打造百年精品,繁荣旅游经济。公园将恢弘的史实从时间和空间上高度浓缩,在再现历史风韵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融入文物保护、自然生态、体验参与的理念,实现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5,(1):8-8
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微太阳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制作了纪念动画影片和展览,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侨华人征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曾经以《龙虎奇侠传》、《追杀大总统》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的福建省作家池敬嘉,甘于寂寞6年,与夫人华瑜女士一道历尽艰辛、数易其稿著成5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天朝使臣——牵星踏浪下西洋》,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远航存在着巨大的目的动机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制度设计差异;错失了近代海洋贸易与重商主义的战略机遇,中国由盛而衰持续悲哀;珍惜和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万明 《北京观察》2016,(8):74-79
2016年是郑和下西洋611周年.611年前,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朝永乐皇帝作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航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明代中国外交达到了鼎盛,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