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的艰苦环境,有关周邦采烈士的史料记载很少,然而他作为父亲周肃清的亲密战友和入党介绍人,我们从小就听父亲讲述过与周邦采伯伯在北伐和南昌起义中并肩战斗的英雄故事。生平周邦采,1902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黄埔三期,在黄埔军校参加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为"青年会"主办的《中国军人》《青年军人》《兵友必读》等刊物撰稿,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1925年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正>我小时候,我家院子里常常停放着一挂大马车,那是父亲的主要谋生工具。父亲是个农民,赶了大半辈子车,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可让他自豪的是,年轻时还给周保中领导的抗日队伍当过一回"运输兵"呢!我的老家原来在宁安县东南山区哈尔巴岭附近的四道沟村,那里三面环山,北面是一马平川的黑土地,盛产大豆、玉米、高粱。1934年深秋,由于风调雨顺,眼看着就会有个好收成。驻扎在宁安  相似文献   

3.
廖玉  金戈 《党史文汇》2008,(2):59-62
薄一波伯伯在草岚子监狱中已是我们的父亲廖鲁言的领导,后来在山西太原接办牺盟会、创建新军时又成为我们父母的领导."文革"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我们的父亲又跟薄伯伯一起蒙难.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文革"后薄伯伯对我们的妈妈陶桓馥及我们全家多方关照.  相似文献   

4.
彭冲,1915年生于福建漳州。从他青少年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算起,迄今91岁的彭冲,其革命生涯达70多年之久。他于1934年入党,当过学生运动领袖,领导过地下革命工作,历经了无数次战火硝烟的考验。建国  相似文献   

5.
袁芜 《江淮》2011,(5):28
女儿光荣加入党组织的那天,我想起了父亲生前的入党心愿。父亲是中学政治课教员,1989年病退时,已经执教整整40个春秋。或许是工作性质的缘故,父亲对党史了如指掌,而且颇有研究,要求入党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他50年代末就向党组织交了第一份入党  相似文献   

6.
张朝和,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1996年被评为市商贸系统销售先进个人,之后连续两年被评为"张秉贵式售货员",1998、1999连续两年获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00年被评为百货大楼三星(最高)级营业员。国庆50周年时,在观礼台上,江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接好你父亲的班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之子,父亲那句"想入党就得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格儿"的话时时在提醒着他,入了党的他也时时提醒自己-- 我曾向妈妈问起爸爸入党的情况,妈妈说:"你爸爸争取入党时,那可真是个实心眼儿。我听他说过:'想入党…  相似文献   

7.
程子华是与毛泽东认识比较早的一位山西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泽东,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后,程子华一直追随毛泽东。在毛泽东的眼里,程子华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政治工作水平,以及做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程子华,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成功。1930年6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时负伤,到上海治疗。1931年4月,从上海经汕头、潮州、闽西根据地,到达江西东固红军总…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10月是彭德怀同志12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将他与我的父亲滕代远参加苏区反"围剿"作战时的情况回忆一下,以示铭记和缅怀。父亲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  相似文献   

9.
拍案惊奇     
正【以"暴"制"暴"】重庆的莫女士因7岁儿子屡次偷拿同学玩具回家,口头教育已不起作用,便持棍棒教育他。78岁的父亲莫大爷看到后,护住了外孙,并称教育小孩只能采取说服方式。父女俩起了争执,女儿叫父亲不要管,父亲边说"你家暴我外孙,我就家暴你",边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追赶她。莫女士吓得躲进厕所报警。夏末点评:是否隔代才能亲,莫女士当奶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198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在读到解放战争史时,对我军以"小米加步枪"击溃了800万由美国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国民党"中央军",往往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我军是如何成就这一军事神话的.后来,父亲的忘年交、著名军旅作家都爱国告诉我,解放军战斗力强,除了马列主义的党、党指挥的枪、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这三大法宝外,很大程度上跟我军将领爱兵如子有关.这位老人当年曾在我军多位高级将领身边工作,对此感触很深,他给我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这里我把徐向前元帅爱兵的几件事转述给大家,以解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同辈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6,(12)
正20多年前,我从院校毕业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第一次休假回家向父亲汇报我的工作学习情况时,父亲问我是否申请入党。我回答说:"比我早工作5年的同事还不是党员,我着什么急呢?"哪知话音刚落,就被父亲严厉训斥道:"难道你也想等5年后再要求入党吗?思想上的落后最可怕!你是一名军人,更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父亲、伯伯和叔叔都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说,我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党的熏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一些别人不曾有的优越感。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为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我苦苦等待了多个年头。我老家在乡下,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集镇上求学。父亲是个严肃且很有原则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我们兄妹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近乎苛刻。他还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叔叔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人的骄傲。父亲便拿  相似文献   

13.
黄祖香 《江淮》2012,(10):19
米达人,今年27岁,安徽大学在读硕士,他读本科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年前正式入党。他坦言:由于父亲在机关里从事党建工作,爷爷曾是革命军人,自己从小就对党充满了向往。"但长大后,让我迫切要求入党的不是书本上学来的一些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爱国爱党的热情,是一次又一次听到的‘我是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宏亮声音。"和米达人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具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大学  相似文献   

14.
在父亲的朋友里,使我们深感亲切和熟悉的人中,就有陶行知伯伯。抗战时期,陶行知伯伯经常出入我家,常与父亲长时间商讨问题。我家住处与父亲办公的区署紧相连(父亲卢子英时任北碚三峡实验区区长,后改为北碚管理局又继任局长),为避免反动派猜忌,陶伯伯不由区署大门而是通过我家厨房后门进出。每次他来我家,都要和母亲、外婆寒暄几句。见到我们兄妹时,总是大声叫出名字,问这问那。有时他会从衣袋里摸出几颗花生、胡豆给我们,令我们十分高兴;他甚至顺手把我高高举起转圈子,逗得我很开心。我们非常爱他,总盼望这位没有长辈架子的陶伯伯来,盼着那从口袋里面摸出的“见面礼”。陶伯伯戴一副黑框眼镜,常穿一身黑色中山装或长袍,手中拿把大蒲扇。他住在北温泉边的小泉,父亲曾带我们去过。他生活俭朴,家里除了大量的书外,只有桌椅和床几件简单的家具。据说他平时最常吃的就是胡豆下饭。他很少在家,经常为育才办学等事业在外奔走。陶伯伯在我家出入随便,常与我们同桌吃饭,他总是津津有味地吃着外婆做的家常便饭,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至今我还铭记在心。陶伯伯刚来北碚时,为避免反动派的骚扰,父亲请他住到北碚公园的清凉亭...  相似文献   

15.
<正>1984年10月27日,胡耀邦同志视察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时,在日照接见了我的父亲、致富能手魏振东,并兴致勃勃地为他写了一副对联":推翻三座大山是英雄,实现四化宏图是能手。"胡耀邦同志为什么称我父亲是英雄呢?这得说说父亲抗战的故事。父亲1924年出生在莱芜县辛庄镇芦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5岁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入党,18岁毕业后,被党组织分配到滨海军分区日照涛雒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入伍7年,5年班长经历,先后带过300多名士兵,始终保持零违纪、零掉队、零事故的记录,带过的兵中2人立功受奖,10人被评为"优秀士官"和"优秀义务兵",15人入党,1人考上军校,30多人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岗位精英。他因细致入微、思维敏捷、方法灵活,被支队领导称为标兵中队里的"全能兵",他就是武警沧州中队中士班长李和昭。训练场上"黑扒皮"  相似文献   

17.
我走过了人生的潮起潮落,从年龄的清晨走到了年龄的暮霭。1993年我退休时,依依不舍地向工作中的每一处风景告别……回想起来,最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入党。退休之后,我没有停下追求入党的脚步,终于在1997年5月,如愿加入了党组织。中学时代我就在心里种下了"一定要入党"的种子现在,让时光回到中学时代,那时我担任全校合唱团的团长兼指挥,是个爱唱爱跳爱画画爱写作文的小女生。性格活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6,(12)
正关于党章的记忆,最早是上小学时,我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的那本看不懂的红皮书。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那本红皮书是在他入党的时候,党支部书记送给他的。老书记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推荐父亲任党支部书记。父亲说,他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本党章,还有老书记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使命的传承。记忆中,父亲很忙,每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在家,基本上都在矿上值班。他常说:"井下有工人在采煤,不看着他们升井,我心里不踏实。老书记在的时候,也是这么守着我们升井的。"  相似文献   

19.
李寿先身材魁梧,是个1.83米的大个儿。他的领导刘百成这样评价他:“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工作踏实,吃苦耐劳,是一名好党员。”他年轻时入伍当兵,在1963年11月进入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基地,是一名工程兵。1968年10月入党,1969年退伍回家。务农4年后于1972年分配到庆阳电力局原长庆桥电厂工作,先后干过炊事员、装卸工、锅炉工。如今,59岁的他,在该局物业公司担任维修工作。作为  相似文献   

20.
在我还是懵懂的儿时,有一回,父亲从外面回来,一脸的灿烂,然后喜滋滋地告诉母亲,他要入党了。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入党对于父亲的意义,只是确信,那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父亲那段时日的阳光、自信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