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家禽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集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典型病料,研制IBD组织灭活苗,进行免疫试验,并在IBD发病率高的地区试用。试验结果,IBD组织灭活苗免疫保护达100%,同舍对照组鸡发生IBD病,死亡率达23%左右。IBD病多发地区试用情况,灭活苗试用30多户,免疫近万只鸡,未发病,而近邻未免疫鸡均发生IBD病,发病鸡死亡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应用石蜡切片、超薄切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血清学等技术,对IBD人工发病鸡的法氏囊病变进行了动态观察,揭示了IBD病毒可使鸡群对各种疫苗接种免疫效果降低,并对其他疫病易感性增高的机理,提示用高免抗体被动免疫治疗本病效果优于疫苗紧急接种。此外明确了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病鸡法氏囊内IBD病毒抗原方法可用于IB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严重地损害罹雏中枢免疫系统,降低对众多疫病的抵抗力,给我国养鸡事业的发展已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尽快发现传染源,及早采取防制措施,我们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人工感染鸡体内IBDV抗原的试验,以探索对IBD快速、准确、有实用价值的早期诊断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种毒 IBDV J_1-C_7F_4毒株系中国兽药监察所1981年6月冻  相似文献   

4.
1992年8月,在入境 旅客行李检疫中截留一批 台湾乌鸡种蛋,共180枚。 经抽样提取卵黄液,用8种常见禽病抗原检测,从中检出禽败血霉形体(MG)、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白痢(PD)和禽腺病毒抗体。 (一)材料和方法 1.抗原及标准阳性血清:IBD、IB、P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禽痘(AP)和腺病毒琼扩试验抗原及阳性血清,新城疫病毒(NDV)血凝抑制(HI)试验抗原及阳性血清,MG玻片凝集试验抗原及阳性血清均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购入。  相似文献   

5.
目前,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应用中和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AGP),特别是A-GP敏感特异,简便易行,很适合在基层兽医单位推广和应用。近2年来,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自制了4批AGP抗原和血清,用于对IBD的临床诊断。 (一)试验材料 1.IBDV(标准抗原):由江苏农学院微生物组提供。 2.IBDS(阳性血清):由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组提供。效价1:64。 3.阴性血清:取自健康无IBD鸡血清。 4.阴性抗原:取自健康无IBD鸡法氏囊,经反复冻融6次,低温冷浸过夜的均浆。 5.被检自制抗原的选择:共9组:①取病变法氏囊组织小片;②按1:1加入PBS液制成组织均浆;③组织均浆经冻结保存,反复冻融4~6次,以3000r/min离心1小时,取上清液;④南京D_(78)疫苗;⑤上海松江产弱毒苗;⑥江苏省家禽所产弱毒苗;⑦江苏农学院生产的细胞苗;⑧江苏农学院生产的鸡胚克隆苗;⑨阴性抗原组织作对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有人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获成功。但是以此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需逐只鸡采血和分离血清,费时费人力,且捕捉生产鸡会影响产蛋量。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我们以尚未见报道过的卵黄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IBD抗体。 (一)材料 1.IBD诊断抗原和血清:本院传染病教研组提供。 2.受检血清:采自IBD康复后11个月的种鸡。 3.受检鸡卵黄:采自上述血清琼扩试验阳性鸡所产之蛋。 4.健康鸡法氏囊:从确定无IBD的小鸡采集。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含有呈节片状的双股RNA,这种排列方式允许进行可能的遗传重组和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新的血清亚型(变型毒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于1989年4月在我县首次发生,随后呈广泛性流行并导致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局兽医诊断室记载,从1989年4月至1991年12月,诊断的89群病鸡96781只中,IBD占67群74061只,分别占诊断群和发病鸡的73%和76.5%。鉴于IBD在我县流行严重,我们于1991年2月,开展对抗IBD高免蛋黄液进行研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标准操作程序。本方法灵敏度是AGP的16~64倍,特异性强,不与健康鸡法氏囊组织及6种其他的鸡病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可在2分钟内获得结果。故本方法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病毒(IBDV)的自然宿主只限于鸡,但最近报告其它鸟类和实验小动物也有感染,火鸡为隐性感染(平井克哉,1979)。IBD是由于法氏囊(BF)受到病毒感染的结果,能导致免疫抑制。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IBD列为禽病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认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发病机理,本研究采用常规病理学检查方法,配合组化法对1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强毒株后的免疫和非免疫器官进行病理学动态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IBD强毒:J_1-C_7法氏囊冻干毒(1987年12月4日,0.25g),毒价为10~(5.5),鸡半数感染量(CID/50)/0.025ml,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20℃保存。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发生于3~6周龄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鸡群感染IBD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并导致鸡体的免疫抑制。鸡场如果消毒隔离措施稍有不慎,一旦爆发该病后,会连续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一个鸡场来说,掌握IBD在鸡场内的发病规律,及时采取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叫甘波罗病(G-umbro disease),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省流行严重。由于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包括进口苗)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试用异种动物—山羊制备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ED)、鸡新城疫(ND)双价高免血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与药品: (1)山羊:选择1只体质健康1~2岁的公山羊供制备双价高免血清用,但该山羊经健康观察、检测体温均不得有任何异常。 (2)雏鸡:取自繁自养未经免疫注射的35日龄易感健康京白雏鸡60只,供保护试验用。 (3)种毒与药品:①种毒:选择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自然感有IBD和ND的患鸡数只,采集脑、脾脏和法氏囊,供制备二联组织灭活苗用和发病感染用。②IBD和ND二联组织灭活苗:由本研究室制备。③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均由郑州兽用生物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防治方面的资料,在临床上应用18种药物,采用不同配方,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暂定名为法氏囊143治疗剂(即F143治疗剂),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一)F143治疗剂的临床疗效 1987年12月~1988年3月,共治疗44个养鸡户的26251只IBD发病鸡(平均发病日龄为26天,平均病程为1.82天),每只患鸡肌肉注射F143治疗剂1.0ml,在6~24小时获痊愈的有25689只,治愈率为98%。治愈鸡生长正常,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对武汉地区5个养鸡场1990年3月至1990年9月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7~60日龄易感鸡21800羽,发病10900羽,发病率为50%;死亡3300羽,发病死亡率为30.28 %。各鸡场IBD的流行特点各有不同。通过病原分离,获得4株IBDV地方株,其中2株来自免疫IBD的鸡群,证明本省有IBDV强毒流行。用分离的IBDV1∶4囊毒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0.2ml/胚),48小时可使48%~80%鸡胚死亡。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以下痢为特征。1992年元月,天水市某鸡场饲养的25日龄依沙雏鸡,爆发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大批鸡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典型特征,是目前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亚临床IB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是雏鸡和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查明鸡的体液免疫应答,多大天龄依赖法氏囊,多大天龄不依赖法氏囊,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对鸡新城疫(ND)苗的免疫抑制与日龄的关系如何?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鸡:一部分为购自广东省家禽研究所的1日龄来航鸡,一部分为购自广州市种苗公司10~15天龄来航鸡胚以及本所禽病净化研究室提供的来航鸡蛋,经孵育出壳后隔离饲养。 所有试验鸡,出壳后不接种任何疫(菌)苗,试验前采血做IBD琼扩检查阴性者和HI检查抑制价在1:10以下者方用。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国内外主要的鸡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鸡病。主要感染幼鸡;使法氏囊受损而产生免疫抑制现象,结果使鸡在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我们对疑为鸡法氏囊病的鸡病料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