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镇政府权力规范运行,一直是政府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强镇扩权,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也使权力运行风险不断增大。这就必然对乡镇政府权力规范运行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革旧布新。钱清镇就中心镇权力规范运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权力、法律制约权力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将多种制约权力的途径结合起来形成了规范中心镇权力运行的“钱清规制”,探索了一条以规范乡镇权力运行推进城乡统筹、政府转型、社会稳定和反腐倡廉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李广智 《奋斗》2014,(2):10-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突显了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是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构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应从规范职责权限和优化权力结构入手,着力抓好权力的依法确认、科学分解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警惕和关注灰色权力的间接行使,加强对灰色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严格规范权力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权力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必然产物。人与权力的关系决定了权力的特性。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的特性包括了不平等性、可获利性、权威性和腐蚀性。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权力的运行必须附加且不可缺少的特殊规则——制约和监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贯穿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始终。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部历史最根本的是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历史。《准则》对制约和监督权力作出了全面而详尽的制度安排。《准则》强调和规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代表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我们党规范权力的运行,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起到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核心是解决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在依法执政的历史语境下,要切实把权力王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规范运行,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要求,推进权力运行的法治化进程,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权力运行的原则和程序,并依法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关于权力制约问题的系列论述,主要反映在权力观念意识、权力构成结构、权力制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督四个方面。这些论述为党和国家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体系指明了方向,为权力严格规范运行提供了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论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冰 《理论学刊》2006,(9):20-22
权力是权利的让度,它们之间内在地存在着一种此长彼消的逻辑关系。以权利制约权力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也是最终解决权力制约问题的治本之策。党内权力具有一般权力的本质特征,也必然要受到制约,要针对党内权力形成和运行的特点,通过制定党内权力标准和运行规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措施实现党内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8.
王强 《廉政瞭望》2010,(20):64-64
从2009年以来,泸县以规范、制约、监督一把手权力运行为重点,紧紧抓住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薄弱部位和重点领域,从权、财、物、项目四个方面,着力构建规范乡镇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阿克苏地区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们认识有误区,对"一把手"有"特区",群众监督有盲区.对策是:构建有利于权力相互制衡的体制与机制,制约权力运行;健全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体制和机制,规范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10.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通过厘清和公开县委权力,强化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行使,建立科学的县级政权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为一项改革和探索,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触及到基层政治权力的核心,对于发展党内外民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监督体系不完备、监督机制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常会由于缺乏有效制约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运行过程,容易引起极少数党的组织观念不强的个人私欲膨胀,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权力运行的规律表明,权力越大,权力运行监督体系越需完备,监督主体的职能越需要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对权力运行予以规范和约束。我国现行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应该是已初步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备的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内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2.
佟贵志 《奋斗》2013,(7):56-56
正加强对权力运行和监督工作的制约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我局及我个人如何开展规范权力运行与监督工作谈几点体会:一、建立相关制度,是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与监督的基础建立与完善了12项综合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局机关考勤制度、工作限时办结制度、局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局重点项目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鲍世赞 《世纪桥》2010,(7):17-18
反腐倡廉建设要继续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深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制度,形成有效规范的监控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深化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把手"的腐败主要来自权力腐败,从权力运行角度来预防"一把手"腐败是防止腐败发生的治本之措。因此,只有提高权力运行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有效协调、控制、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形成从权力授受行为的规范,到权力行使行为的分解,再到权力执行结果的控制这一系列权力制约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纠正"一把手"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用系统控制论方法研究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党内领导体制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系统控制理论为指导,按照以民主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以法规制度规范制约权力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真正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运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法泉 《求是》2013,(9):34-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  相似文献   

17.
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权力,往往会被私欲绑架诱惑,权力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界、无为、无序的权力任性影响了公权力的正当性,违背了公共利益与意志,权力如何良性运行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权力任性需要制度理性来约束,在没有科学界定权力之前,权力的公开与约束其实很难实现。必须重视制约与监督法定的行政职权,同时约束法定外的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其有利于科学界定权力,公开透明权力的运行过程,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弥补权责失衡,对权力任性的制约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周雪 《先锋队》2014,(5):47-49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饱以重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和笼子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5)
<正>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力,是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公民民主权利影响深刻的一种权力。在法治底线思维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规范行政权力的健康有序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一、依据法治权责底线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化,就是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治化,使行政权力于法以据、依法  相似文献   

20.
徐洪波 《学习论坛》2006,22(8):20-22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是指导、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以学习、贯彻党章为契机推动制度、机制反腐,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固本之举.要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着力点,深入研究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面对人性中私欲的一面,仅靠道德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法规制度加以遏制;权力腐败的规律和特点告诉人们,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科学设定制度特别是进行刚性的制约,使之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