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4,(1)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环境因素,解构"美国梦"的价值观及消极影响,建构"中国梦"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诉求,从而实现对"中国梦"思想内涵、价值基础和国际影响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耿紫音 《学习月刊》2014,(16):68-69
21世纪以前,美国作为"机会之乡"曾孕育了"美国梦",激发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梦想,诸如"英国梦"、"日本梦"等。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梦"黯然失色,但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国家梦想"中国梦"却在东方悄然兴起。"中国梦"看似与"美国梦"有某种关联,但它以民族国家复兴大梦的面貌傲然于世,全然超越了"美国梦"的个人小梦。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去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却是"中国梦""美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继东 《党建》2013,(2):28-30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6.
牧仁 《理论研究》2014,(6):28-3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实现"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建立"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思想的外部延伸,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对外发展战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13,(4):10-1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2013年阳春召开的全国两会矗立起"中国梦"行进的新地标。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几十年来激励了无数美国人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美国梦",如今有了东方的集体主义版本"中国梦"。"中国梦"这个热词,正汇聚起人们表达希望、凝聚共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中国梦",已经启航……  相似文献   

8.
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为了正确应对这种复杂变化,更好地抓住战略机遇期,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激发起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极大的信心和热情,突显出"中国梦"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推出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中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意蕴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是当代中国最强音,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引发广大共鸣,并迅速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核心价值,牵引着每个中国人自强不息、拼搏前行."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盛水量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子.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9亿农民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民实质仍是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的现实语境下,只有农民圆了梦,才能圆满实现"中国梦"."实现"农民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Z2):98-100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自己的幸福观和生活观,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在今天,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更加强烈。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国梦"上有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痛苦"。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人通过怎样的社会建构才能使好梦成真,使全体成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中国梦"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主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追求了一百多年的梦想,更是需要通过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梦想。对此,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事实上,纵观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民族复兴历史,横亘期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探讨,一个是狭义的、生活版的美国梦,另一个是广义的、政治版的美国梦。中国梦其实也可以在这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在狭义的生活层面,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不大,但在政治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美国梦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保证了生活版美国梦的实现,而政治版的中国梦则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整体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蓝图形象地概况为"中国梦"。我们作为普通年轻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凝聚正能量,这样才能集众多个人梦想为波澜壮阔的"中国梦"。那么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多维指向的共同愿景,体现了"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目前我国社会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必须适时地将"中国梦"纳入其研究范围,通过深入挖掘"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采取一定的价值教育模式,不断地将"中国梦"内化于人们的观念体系之中,从而不断发挥"中国梦"的激励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我们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梦。要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每个人,每个单位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伟大的目标共同奋斗。作为单位的每个人,每个部门在实现中国梦这个目标中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千万个梦想的实现汇总到一起,就是伟大的中国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9.
6月21日,著名军旅作家、武警总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王树增同志应邀来到辽宁,为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党刊集团作了精彩的报告。以下为报告的内容节选。"中国梦"现在是一个很热的词。从我们共产党人的角度来讲,最大的"中国梦"就是实现我们所奉行的核心价值,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我们共产党人真正地实现了一次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夺取全国政权,建立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新型的国家。这个梦想是非常伟大的,这个梦想的实现过程也是非常灿烂的。解放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独特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梦"从七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是圆"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实践要求;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环境保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关于"中国梦"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文章提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属于我们的社会理想,"中国梦"是与理想同含义的新表述;"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具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条件,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