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2010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1.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数量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攀升。2010年ITC受理了58件美国337调查.大约是2009年的两倍.是ITC历史上受理美国337案件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一、2013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一)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数量 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ITC受理了41件美国337调查(以在2013年立案为标准进行统计),比2012年略多。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4.
燕子 《中国律师》2011,(7):40-40
美国市场是各国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公司纷纷开始借知识产权以遏制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其中。旨在打击进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的美国337调查制度就成为了国外公司的重要武器。近年来,中国企业卷入美国337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涉案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回顾 (一)2009年337案件的中国企业立案情况 在过去的10年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337调查审理便捷、迅速以及排除令法律威力强的两大特点,开始选择利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作为其知识产权纠纷的裁判场所,这导致了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例如.2006年后337调查案件的数量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见图一)。  相似文献   

6.
郑荣昌 《江淮法治》2011,(16):16-17
持有中美两国律师执照的冉瑞雪是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远东专利分会联席主席。 她是美国337调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人.代理337调查案件最多的中国律师之一.极少数作为主要代理律师列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案件法律文件上的中国律师.也是第一个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为可以接触对方当事人商业秘密、从而能够实质代理337调查案件的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7.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几年中国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被提起337条款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此现象已引起中国国内各界的关注。ITC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在其2007年受理的总共41起337条款调查中。中国公司被提起调查的为10起,占24.4%。根据337条款规定,如果被调查方被实施禁止令,则其对美国的涉案进口产品将被没收或其将被禁止今后再次进口和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可见,被实施禁止令的后果对中国公司的打击会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将介绍337条款调查程序的特点并提供案件进展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芙蓉 《法人》2004,(2):102-104
在针对美国“337”调查的较量中获胜的中国农用拖拉机企业讲述他们——  相似文献   

10.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6,(12):13-1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利费等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被诉企业的美国市场,在普遍排除令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牵连到所有同类企业的对美出口和销售。因此,337调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无异于继反倾销以后的又一劫。不应诉将导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缺席裁决中国涉案企业败诉,但是,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不战而降,它们正在法律行业中寻觅捍卫其合法权益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11.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面对着中国对美国日益增长的出日额以及产品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许多美国产业界人士大呼“狼来了”,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中国当年入世时,国内企业被迫或欣然选择“与狼共舞”的话,自认法律发达的美国人这次放弃惯用的“大棒”,选择了核武器——337来进行新时代的贸易战.以拒“狼”与国门之外。尽管没有硝烟,战争已然打响,而且蔚为剧烈。许多中国企业是从美国劲量电池诉南孚电池等中国企业了解337调查的。  相似文献   

13.
"337条款"的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电池案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是因为它是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337”大棒以来惟一获得全胜的官司。从1986年我国皮毛大衣遭遇美国“337”调查后,接连不断,今年前8个月就遭遇7起。中国企业几乎是连连溃败。让中国企业窝火的是,败诉很大原因不是自己没理,是对“337”调查的陌生。所以,我们特意请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伟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337”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涉华“337调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然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面时美国的贸易大棒,中国企业应该了解“337条款”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三、近年与337调查有关的法律进展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无论从程序规则还是实体法上均有显著变化,无疑,这将对涉案的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知识产权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产权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正确处理激励科技创新和鼓励科技运用的关系、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关系、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关系、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满足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关系,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6年4月19日在参观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时也特别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相关案件大幅增加。以美国“337调查”为例,其主要对象国已从日、韩转向中国,该调查成为继反倾销后“中国制造”对美出口的又一路障,索要专利费用和赔偿额动辄数以亿计.涉及范围从打火机、拉链扩大到生物制药、数码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成为部分跨国公司打压中国竞争对手、谋求更大利润的工具之一。目前,跨国公司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中国发明专利总申请量的30%.密布的专利“陷阱”令许多中国企业深感棘手。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境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较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接连碰壁,其中商标抢注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提前到来。 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刊登一组以美国“337调查”案件为主题的文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法律界、企业界人士关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18.
337调查是依据<美国关税法(1988)>第337条款,对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的贸易保护措施.至今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已有39起,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337调查具有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等特点,对出口国的影响明显,已经成为中美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我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效防范和消除337调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美贸易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以下简称337)调查具有程序快捷、适用标准低、救济措施非常严厉、被告反诉权受限制、规则符合WTO五个特点。我国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337调查从企业层面,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重视337纠纷的预防并积极应对337调查;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构建起中国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管理体制,并由其出面利用WTO机制,防止337调查的不正当适用。在立法上也应尽快制定中国337条款;从学术理论层面,应加强对337调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等几个申请人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30多家强化地板生产商或进口商作为被申请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称这些被申请人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销售的强化地板侵犯了Unilin在美国的某些专利权利。其中,有1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案的被申请人,涉案行业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29日,ITC批准了Unilin的申请,正式启动“337调查”程序。中国共有11家企业对本次337调查进行了应诉,其中,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获聘担任国内5家强化板企业的代理人,是代表全部应诉企业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申请人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并完成了应诉答辩、调查取证以及提交专家报告和听证会阶段的较量后,2006年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行政法官卢克恩(Luckern)先生发布了对本案的初步裁决:(1)申请人Unilin的779专利无效:(2)德恒所代理企业的涉案产品没有侵犯申请人的292专利:(3)德恒所代理的某一应诉企业的某些产品没有侵犯任何涉案专利,今后将畅通无阻地出口美国。至此,德恒所代理的5家中国被申请人企业在应对本次“337调查”中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