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党课》2009,(4):115-116
第一块题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 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韶山市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后来毛家几代人对此历经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到1918年房屋架构基本定型。1929年,毛泽东旧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后继续出租给当地村民居住。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周恩来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阐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研究。一、周恩来与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在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形成过程中,周恩来参与了最高决策层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周恩来曾出席毛泽东召集的部分汇报会议,如1956年3月1日至27日,先后七次出席毛泽东召集的轻工业各部、交通部、邮电部和财贸各部…  相似文献   

3.
“住不下到我那边房子去住,那里能架铺”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第二天清早,毛泽东看到了正在禾场上忙着干农活的农民李文贵。李文贵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这么早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门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急急忙忙从家里拖出几条板凳,让毛泽东等人在禾场上坐下了。毛泽东坐在地坪里的长凳上,笑容满面地和他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4.
展示毛泽东一生光辉足迹的韶山毛泽东纪念园韶山毛泽东纪念园,位于韶山毛泽东故居左侧对面约500米的丘陵山坡上,以毛泽东主席几十年为革命追求真理、浴血奋战的革命足迹为历史背景,以革命纪念地为原型,通过匠心独具的塑造,将长沙一师井亭、长沙清水塘故居、南湖游...  相似文献   

5.
战友·诤友·诗友──叶剑英与毛泽东曹应旺叶剑英与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剑英敬重毛泽东,自觉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他开创的革命大业,80高龄仍作诗曰:"导师创业垂千古,济辈跟随愧望尘"。毛泽东信任叶剑英,相信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  相似文献   

6.
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补要利华1994年第6期和1995年第2期《党的文献》连载的胡为雄《〈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略要》一文,是一篇好文章,作者提出的把握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几个原则也是正确的。但是读罢此文,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7.
张阳普 《党史文苑》2008,(12):34-37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周燕 《湘潮》2013,(8):50-56
1959年6月25日,离别故园32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冲。当走进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的卧室,端详着挂在墙上的烈七遗像,他心绪难平。当初,毛泽东离开家乡时,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抱负,把自己的亲人带进铁血疆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两个弟弟先后为革命献身,留下毛远志、毛楚雄、毛远新三个遗孤。毛家兄弟手足情深,毛泽东对他的侄儿侄女始终充满关爱。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王观澜○赵来群“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这些时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是毛泽东1941年12月16日写给重病中的王观澜的。在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中,毛泽东和王观澜结下...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十八年了,毛泽东同志去世也已十八年了。对于这场“大革命”,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功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已经做了结论。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这场“文化大革命”确如《决议》所说的,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还是对于毛泽东同志个人来说,它都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病重之际,曾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他对华国锋等人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了那么几…  相似文献   

11.
李金明 《湘潮》2005,(6):11-15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途中,部队在三湾休整了几天。经过几次失败,这时,部队只剩下700多人,为了便于作战,毛泽东召开前委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毛泽东建议将整个部队改编为一个团,下设7个连队。  相似文献   

12.
王新德是著名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我国帕金森病学科奠基人。1974年,作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的成员,王新德参加了毛泽东的第二次医疗组,在毛泽东去世前几天,他一直守护在伟人的身边。从王新德的口中,我们听到伟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张用注  董福庆 《湘潮》2011,(6):51-51
1950年2月。时任二十二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陶峙岳赴北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在中南海与陶峙岳亲切握手交谈.对新疆问题指出了要改造好起义部队,加强民族团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等问题。毛泽东热情地留陶峙岳共递晚餐,还特地做了几道湖南家乡菜。  相似文献   

14.
传奇的书箱     
《新湘评论》2010,(1):61-61
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书箱,大的能装五六十本书,小的只能装一二十本书。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时,在啾啾的弹雨中,毛泽东惦记着他的几只大书箱。他托马汉荣藏到了绥德一道大山沟中的小窑洞里。  相似文献   

15.
传奇的书箱     
《学习导报》2010,(1):61-61
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书箱,大的能装五六十本书,小的只能装一二十本书。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时,在啾啾的弹雨中,毛泽东惦记着他的几只大书箱。他托马汉荣藏到了绥德一道大山沟中的小窑洞里。  相似文献   

16.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陈毅两次回川时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熟悉和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一、相识王光祈,字润、笔名若愚。1892年生于四川省温江县,父亲早亡,家道贫寒,读书到中学时,面对国家的危亡,就立志以复兴国家民族为己任。1911…  相似文献   

17.
上下井冈山期间毛泽东几则活动史实辨析黄允升按:由逄先知任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及其他材料,吸收各个时期各方面的有益研究成果,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至1949年的生平和业绩,...  相似文献   

18.
某报刊发《建国后毛泽东几项重要军事战略举措》一文,其中说:“在毛泽东关怀下,空军从无到有,不到4年就拥有3000多架飞机,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鸣惊人。”近几年来,一些电视剧也有这两个提法。探寻历史,“从无到有”、“一鸣惊人”的观点与空军建设和成长事实不符。毛泽东本人也不主张空军入朝作战要“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2,(4):33-33
1974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长沙与前来汇报工作情况的周恩来谈话,在谈话中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时,向客人介绍并称赞邓小平:“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像这样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的还有好多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们介绍自己的“老朋友”,只有一次。那是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被介绍的是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纪登奎。纪登奎何以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呢?说来话长。毛泽东在许昌发现了纪登奎先说说毛泽东的许昌情结。许昌小城位于河南中部,古为州治。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由洛阳迎往许昌,使这里成为汉朝的京城,被时人称为许都。曹操在这里建功立业,威镇四方,成为历史名人。说起曹操,就不能不提到许昌。毛泽东对曹操的武功文治很是佩服,自然而然就对许昌多了几分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