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实践证明,理论创新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理论创新是连接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成就集中标志的“两个解放”,即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新,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问题,并预示着“两个复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复兴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凑手。面对这种严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制度的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制约下是以制度建构者的接受和选择为前提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更替体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形态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体现社会形态;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则是社会制度改变社会形态。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代表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内在本质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反复的较量、斗争和更替,逐渐从低级向高级渐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体性特点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4.
回首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张式谷编者按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是过去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事件,开始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纪元。而近几年社会主义制度所经受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有人认为或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是不可取的,中国本来应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这种错误的说法,应该进行一次认真的讨论。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这不是完满的科学的答复。西欧资本主义初兴时,有些先进的思想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才合乎人类理性。他们的善良愿望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而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之而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发展社会生产,使生产的结果造福于人类,并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一词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现代化 ,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下 ,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 ,特指落后国家通过广泛的社会变革迅速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既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选择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马克思、恩格斯以其非凡的睿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列宁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然而 ,现实社会主义并没有象…  相似文献   

7.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活动过程。社会公正价值是社会主义思潮、制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要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要对造成危机的社会制度作出彻底的变革,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它并非是自身社会制度的产物。相反,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支撑,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利用不会危及人的生存条件,进而危及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凑手。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许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某些动荡与混乱。有些人灰心丧气,信念动摇,似乎社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3)
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实践交往的产物,其规约着社会的行为方式,调节着人们的交往形式,为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发展现实,兼顾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制度结合的时代产物,其在保障社会及人的发展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内含历史、科学、价值、实践四重维度,其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生成性、先进性、人民性、实践性特征的同时,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人类解放"这一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是贯穿于巴黎公社制度实践的主题。他们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价值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真正的民主、真实的平等、实质的正义和政治统一的原则。总结和反思巴黎公社制度实践,保障大多数人利益的阶级同盟立场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治理方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指针、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理想。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仍没有过时,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减少的量变过程。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中轴理念,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前提,阐述了超越前人的发展理念。科学社会主义在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间正道。列宁主义的发展理念强调对资本主义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并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而推动社会发展。毛泽东思想强调与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化的革命和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制度替代为重心的发展,推进到以改革和创新促进发展的时代,更精彩地应对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发展不均衡等新课题,五大发展理念再一次展现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新纪元意义的新质要素,在其制度新质的基本价值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最核心的意义,这一制度,本身包含相互关联、相互联系但又可以区别的制度新质与体制外壳两个事物,传统的苏联模式过时了,但在传统模式的形式下创造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没有过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没有过时;这一制度的新质要素对发达资本主义改良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质要素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具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联,主张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在其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是当今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新课题。现在世界有两股潮流,即科技革命的潮流和社会改革的潮流。这两股潮流在中国汇合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潮头,只有改革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落后东西,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才能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谓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改革中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所  相似文献   

20.
俄共复兴社会主义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先后进行了三次策略性调整,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重掌政权、复兴社会主义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俄共强调,要重建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要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俄共要在社会中树立新的形象,改进工作方法,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