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彭彦华 《理论学刊》2006,1(3):92-94
孔子在批判当时学风时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宪问》)孔子主张,学不应是为了见知于人,而应是“为己”,是为了成就自己、完善自己。孔子眼中的“学”是“为己之学”。对于“为己之学”,徐复观先生解释说:“所谓为己之学,是追求知识的目的,乃在自我的发现、开辟、升进,以求自我的完成。[”2](P294)杜维明先生也认为,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P49)。其实,孔子之“学”是“下学而上达”,“为己之学”还是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揭示了孔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大波  梁跃军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11):I0002-I0002
如约而至的春风吹开了满山花海。每年的3月至4月末,是梵净山杜鹃最盛的花期,各色、各形、各品、各质的杜鹃花争相怒放,一时间把被称为“地球和人类之宝”、“名岳之宗”的佛教圣地梵净山装扮得格外烂漫。  相似文献   

3.
流行的生产力“三要素说”: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手段(或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结合而成的”。于光远先生先前主张的生  相似文献   

4.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5.
走进梵净山麓的江口县,在甜甜的祝酒歌中,你能零距离感受到民风淳朴的古来“羌巴”人的历史民俗文化;在梵净山景区,你能将梵净山14亿年地质史、生态史尽收眼底,零距离体验梵净山的原始、神秘和自然之美。江口,一个“最适宜人居的地方”,正成为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  相似文献   

6.
蔡茜 《当代贵州》2024,(16):22-23
<正>3月,大地春回。梵净山上,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来自印江一中和德江一中的800名学生走进梵净山,感受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壮美。“这是我们第一次来梵净山,一路爬上来,感受到西线的秀丽风光,一步一景皆为画卷。”爬上山顶,见到眼前壮美的风光,学生们赞叹不已。2018年7月2日,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第13项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7.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谄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已“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无独有偶,《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有个故事,说的是春  相似文献   

8.
说汉匈     
范震威 《奋斗》2007,(10):62-63
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此说已逐渐得到方家的共识。我之所以说“逐渐地取得共识”。也源于另有别说.但难以将司马氏的说法推倒。在20世纪的学者中。王国维先生认为。匈奴就是夏代的荤粥(即獯鬻),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以后称戎狄、胡。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胡适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差不多先生”,他以“差不多”为口头禅,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在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直把“差不多”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这句话实际上讲的就是学风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12.
宫维民同志: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能在一起吃喝玩乐的人当作真朋友,甘愿为之两肋插刀;而把关心他发展,指出他不足的人说成“不够哥们儿意思,”不屑与之为伍。我知道这种做法不对,可又不能说服他们,请您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3.
常有违法违纪的领导在东窗事发后如梦方醒、痛心疾首:“我真糊涂,就是‘一念之差’呀!”这“一念之差”貌似偶然,而实质上包含着必然。这“一念之差”是由千万个“一念之腐”积累而成的。许多同志无不是在“吃点拿点属人之常情”、“不贪白不贪”等歪理邪念中,丧失人格,产生贪婪之心。伸出敛财之手,一念不正,心浊手污,害党殃民,教训是深刻的。古人说:“君子慎始,若差毫厘,谬之千里。”现实中,“一念”之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孔繁森、郑培  相似文献   

14.
屠琪 《当代贵州》2023,(29):36-37
<正>贵州铜仁东北部,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此。她,叫梵净山。贵州铜仁东北部,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此。她,叫梵净山。在世界自然版图中,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四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在中国生态地图上,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是国家级珍宝黔金丝猴的唯一家园。  相似文献   

15.
“铜江大小水争流,一石中央静若浮。”发源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南麓的大江和发源于梵净山东麓的小江,在贵州省铜仁市城南江宗门外合流。碧波荡漾的双江汇流处,江心巨石突起,高出水面十多米,面积486平方米,这便是铜岩。 相传元朝时有渔人潜入岩底,“见岩足如鼎,中有铜范三教像”,“挽而出之”,“铜岩以此得名”。两江在此合一,因此叫铜江,朝廷“以司治有古铜人三”,而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铜仁长官司。铜仁由此定名,后或设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论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在东汉末生与死、血与火的较量中,得以胜出而雄霸一方,善于选才用人  相似文献   

17.
翠绿的梵净山,清澈的太平河,微笑的云舍人。在这里,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在这里,“三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在这里,荡漾甜蜜的幸福生活……踏入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和谐之风、文明之风、高雅之风。党风好转带动民风纯过去,在云舍村,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一直是支部书记杨运国的心头病,有的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影响了其他党员。群众曾说:“云舍村的党员党(挡)不住了。”群众的话,让支部狠下决心纠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中,他们创新监督机制,把党员的党内监督改为党外监督,接受群众评议。党支部…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作为蒋介石首席秘书的陈布雷,当时由于身患“腹疾”而没有同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2月26日,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指使陈布雷篡改事实,把蒋介石被迫接受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过程篡改成蒋介石在西安“对张、杨的训话”。 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因翻墙逃跑而摔伤了腰。1937年1月2日,蒋去奉化溪口养病。在奉化,他又要求陈布雷按他的口径去撰写《西安蒙难记》。蒋介石说:“布雷先生,回京以后,许多中外人士常询问蒙难经过,你能否费心代劳?”陈布雷回答说:“布雷没有随同前往,情况不明……”不等陈说完,蒋即插上去说:“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你不必推辞。”  相似文献   

19.
阳明学界对于王阳明正式提出“致良知之教”的时间、地点及其来龙去脉存有分歧,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判定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在江西南昌之时“始揭致良知之教”,黄绾《阳明先生行状》则认为“甲戌(正德九年),升南京鸿胪寺卿,(王阳明)始专以‘良知’之旨训学者”,而当今贵州的阳明学研究者则倾向正德三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良知”说,新近出版的《王阳明年谱长编》考定阳明在正德十四年始悟“良知”之学。本文则以为,王阳明“始揭致良知之教”是正德十五年秋在赣州与众弟子论学之时,在场者主要有陈九川、夏良胜、邹守益等江右王门学者。  相似文献   

20.
“服务”是什么?通俗一点讲,就是为社会或他人办事。说得文一点,就是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孙中山先生有言:“人人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当以夺取为目的”。毛泽东同志的一句“为人民服务”,更成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当今中国,“服务”二字无处不在,无时不闻,使用频率之高,在汉语词条中,堪称一流。君不见企事业单位都在宣称以“服务”取胜,使顾客满意;机关干部则把“上为领导服务,下为群众解忧”常挂嘴边;第三产业被称之为服务行业;北京建设方针被称为“三服务”、“四服务”;还有“领导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