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2.
傅国云 《法治研究》2013,(9):113-118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制度进行重构,是民事检察制度一次重要的变革。一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作为公权力的民事审判权的法律监督,使监督手段和范围有了新的拓展;另一方面,又对私法领域保持理性和谦抑,让当事人尽最大可能通过普通诉讼程序实现权利救济,最大限度地由法院救济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检察监督在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之后嵌入,体现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及检察权的理性监督。本文就民事检察监督理念、抗诉前置程序、一审直抗、举证责任、执行监督、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职责定位等焦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以期对司法实践和民事诉讼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监督以“颁发命令”代替“提出抗诉”之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依照宪法享有的法律监督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运用,现有的抗诉方式并未准确涵括其所有内容。为此,建议充分考虑监督权的程序性本质特征,以颁发检察监督命令形式取代抗诉,从而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为平衡诉权与审判权冲突,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纠正错误裁判以寻找公正裁判,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民事诉讼监督体系的不明确、不完善,导致了现行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着监督形式单一、监督手段软弱、监督范围狭窄等缺陷,使得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及学者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分歧,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许多磨擦和冲突,严重影响了该制度的顺利运行。笔者认为民事行政检察处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一要科学、合理运用好各种监督手段,以取得监督实效,二要整合检察资源,形成部门之间的法律监督合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整体监督的优势,三要积极创造外部监督环境,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民事检察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检察制度并起着主导作用的根本规则。由于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在民事诉讼中运行,同时又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事检察原则既应彰显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也应当遵循民事诉讼规律。检察机关进行民事检察的监督目的、监督地位、监督范围、监督效力、监督方式以及监督属性决定了民事检察原则包括: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居中监督、合法性监督、程序性监督、多元化监督和谦抑监督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事检察监督是民事诉讼中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多层次的意义。本文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民事检察监督的探讨为背景浅谈一些完善该制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陈徽 《法制与社会》2013,(28):158-158,160
无论是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还是本次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检察监督均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检察监督对于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失衡与偏颇,型塑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司法制度,可谓不可或缺。检察抗诉与检察建议作为目前我国检察监督的两大方式,再审检察建议可谓是为弥补检察抗诉这一刚性法律监督权所造成的紧张失衡而营运而生。二者刚柔并济,科学运用,将促进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检察监督"的原则,并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既是对新《民事诉讼法》内容的贯彻和具体化,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权和检察制度的需要,同时有利于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破解"执行难,执行乱",走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诉讼法的控权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是由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的一种活动,以国家审判权为中心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本位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民事诉讼法是典型的公法,控制和规范审判权依法行使应是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功能。民事诉讼法要严格控制法院的审判权,不断激活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肯定和发挥律师在监督和制约审判权行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民事诉讼最大限度地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行政公益代表人诉讼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立公益代表人诉讼,是现代社会原告诉的利益范围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合理干预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自然包含对侵犯公益的行政行为的起诉权。当然,我国检察机关行政公益监督目前亦存在诸多法理上的缺陷,比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监督立法存在模糊性和滞后性,检察机关行政化、地方化趋势可能会使检察监督流于形式,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可能比检察监督更为有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可能会有碍司法公正等等。因此,通过立法直接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到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小型餐饮业经营者投入不足,加之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小型餐饮业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小型餐饮业点多面广,而基层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导致了小型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存在诸多死角和真空。本文在分析小型餐饮业食品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餐饮业卫生监督现状,探讨小型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期为小型餐饮业的卫生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 《行政与法》2005,(5):117-119
近年来,在探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时,出现了主张转采或兼采独立董事制度的声音。其核心观点在于:我国现行的监事会制度有监督软化之弊,应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落实公司中的监督权利。然而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是直接与一元制的公司权利结构相适应的,而我国目前是采取二元制的模式,因而应对其抱以冷静分析的态度,不宜轻言废立。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拥有的这一权力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但目前职务犯罪侦查权在运行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缺陷,即外部监督不到位和内部制约乏力。为此,应当在合法性、公正性和符合规律性等价值基础上,对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地理标志权之经济法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法学论坛》2005,20(1):97-103
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际条约将地理标志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的类型给予法律保护 ,无论在地理标志权的设定 ,还是在权利的行使、监管以及权利的终止等方面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私法范围 ,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克服市场机制对地理标志保护及其权利交易过程中的固有缺陷 ,加强对该领域的国家干预 ,以确保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生态资源属性的维持 ,在根本上已经凸现其权利本身的经济法属性  相似文献   

16.
林喜芬 《法律科学》2011,(1):121-129
在我国当前司法环境下,量刑建议制度的提倡与践行不仅可以从程序维度规范审判机关的量刑裁判权,同时也能促进公诉权的精密化,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但该制度的试点与发展也面临着体制与机制上的双重拷问,即司法体制上容易滋生检法冲突,工作机制上也与现行检察机制改革有诸多不协调之处。为减缓痹症、深化改革,未来中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完善,应完成以下逻辑转换:制约重点,从自由心证到量刑裁断;适用范围,从简单案件到争议案件;启动主体,从领导决议到主诉决定;建议方式,从概括确定到相对确定;程序参与,从检法合意到量刑辩论。  相似文献   

17.
李凤霞 《行政与法》2005,(11):116-118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形成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银监会成立后的两年多来,银监会的监管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银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具体来说,应转变银行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目标模式;提高银行监管主体素质,建立对监管者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为基础载体的网络信息传播,极大限度地维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知情权、监督权等的实现,但同时网络信息的匿名性、无序性、任意性的传播特点也为滥用表达自由、言论自由提供了最近场所,并因此对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私人利益造成强烈冲击,导致多元化权益损害问题日益突出。网民在充分享有网络信息自由的同时,履行维护网络秩序、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公共秩序安全的义务,是一个行为的两方面。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讲,网络信息自由与网络监管有度限制信息自由辩证统一,协调二者的平衡是信息时代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法律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鹏 《行政与法》2013,(6):88-93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房屋拆迁类纠纷案件与日俱增,其中因不服行政裁决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比重很大。此类案件名为行政诉讼,实为解决拆迁双方的民事纠纷。目前因司法判决类型不完整,导致法院、行政机关、相对人三方皆处于不利境地,故在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诉讼案件中引入司法变更权势在必行。从国家权力配置、与国内行政处罚中司法变更权相通之处及对域外司法变更权考察的角度来看,在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诉讼案件中引入司法变更权是可行的。基于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提出了引入司法变更权的特有原则、具体规则及对司法变更权应有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魏琪 《政法学刊》2004,21(6):21-23
在我国公安执法的理念中,长期存在着两个"偏重":一是偏重打击犯罪,忽略保护和服务功能;二是在打击违法犯罪的过程中,社会正义感偏重,执法尺度过松。在这两个"偏重"的指导下,我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任务,反而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制造了新的社会对抗因素。从长远来看,警察只有以服务为主,构建"附条件并附期限的无罪推论"的思维模式,公正执法,才能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