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3.
黄辛 《共产党员(河北)》2016,(35):50-51
9月18日5时56分,一位伟大﹑谦逊的科学家和德高望重的科技界领导人离开人世。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教育家,中科院原党组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誉所长严东生先生。 相似文献
4.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机械评审组副组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掘院士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她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5.
刘唤 《党的生活(河南)》2014,(20):10-10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3.
14.
黄尚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睿智、和蔼、谦虚。对于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只是淡定地笑笑,他说,我尽的,只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16.
技能报国是他的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的至尊荣光。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是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他就是中车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万君。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 相似文献
17.
提起海洋防腐研究,很多人都很陌生。也许人们只注意到大海浩瀚无边、潮起潮落的豪迈壮观,却忽略了它"吞金"的本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的眼中,海洋的腐蚀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大海是只能吃掉无数GDP的"海老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是一位大家。人们却只看到这位大家的胸怀,从没有看到过这位大家的架子;有时候,这位大家还爱管点"闲事"。师昌绪以爱管"闲事"著称。对于领导和同事的这个评价,师昌绪自己也承认:"好管闲事儿,爱操心"。 相似文献
19.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位低凋而战就卓越的张伯礼校长,他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又足中同中医科学院院长;既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技术副总师,又是中国科技剂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在一个清新的四月天,本刊记者走进了张伯礼的办公室,采访了这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中医药现代化的泰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10日,我国著名防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程天民走上了首届“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领奖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