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来,国有粮食系统亏损严重,许多企业亏损挂帐大幅度增加.这不仅增加国家控制财政赤字的难度,而且直接影响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抓好粮食系统的扭亏增盈,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搞活和发展粮食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科技.目前,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我国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以上.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其中,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全局性的重要目标,而不断加大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当前,要在抓好种子工程的基础上,狠抓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如水稻强化栽培超高产技术、旱育"四秧配四田"技术、小麦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旱地节水型高效种植模式、玉米节水保护性高产技术、适于不同作物的轻型田间灌溉技术以及无公害病虫控制和施肥技术等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  相似文献   

3.
问:什么是粮食直接补贴(以下简称粮食直补)? 答:所谓粮食直接补贴,就是将政府保护农民的财政资金发给农民.以县为单位,以纳税常年产量为补贴依据,核定常年商品粮数量,将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的常年产量与商品粮结合,计算出每公斤粮食的补贴金额或"商品粮系数",然后将每户农民的商品粮数量与每公斤补贴金额相乘,由乡财政所发放到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4.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亮点",27条惠农政策有多少"含金量"?本刊特将新华社记者徐京跃、姚润丰撰写的专稿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通常说来,1961年底,中国已经走出三年经济困难的危机.但事实上,经济形势依然很严峻,粮食极缺,各种物资都很不足.与此相关的,中央感到,调整工作遇到很大阻力,不少地方严重存在着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如在粮食征购问题上,中央开了两次会都难以落实.邓小平焦急地说:"这样的日子怎么过?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粮食、能源和淡水,被称之为人类生存三大基本物质,也是当今世界三大战略物资。而作为三大战略物资首位的粮食,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的就是粮食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应城市3名"村官"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合伙套取粮食补贴资金25万余元私分.应城市检察院依法查处后提起公诉,法院最近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分别判处3名"村官"有期徒刑十一年、十年和七年.  相似文献   

8.
粮食、能源和淡水,被称之为人类生存三大基本物质,也是当今世界三大战略物资。而作为三大战略物资首位的粮食,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的就是粮食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993年,国家实行粮价和经营全面放开后,一直靠吃政策饭的国有粮食经济部门,很快就陷于困境。经过政策调整后,粮食经济开始有所转机;但到1996年春,粮食市场出现疲软,不少市县粮食部门又一次面临生存危机,有的市县整个粮油工业帐面出现亏损,这在历史上未有过的。国有粮食经济部门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既使粮食部门很好地承担起保障供应的社会责任;又搞活粮食企业,振兴和壮大粮食经济。国有粮食经济部门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部。江苏省常熟市粮食部门经过努力,寻找到这个结合部,即立足粮食经济,向两头延伸,一头是积极参与粮食生产,确保充足粮源;另一头是大搞综合经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这是常熟市粮食部门振兴和壮大国有粮食企业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实现粮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奥秘,也是粮食部门解决生存与发展、壮大国有粮食经济的希望所在。 一、必须使第三产业在综合经营中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征 《理论建设》2014,(1):73-75,112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粮食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在粮食安全上,必须牢牢掌控话语权。而处于粮食主产区一线的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掌控粮源的有力抓手,保证国家粮食供应的关键所在。只有科学布局国有粮企收储网点,依托基层一线国有粮企"接地气"的特点,及"点多面广"的区位优势,才能把握粮食收购市场的话语权,发挥国有粮企主渠道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粮为纲"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提出这个方针,既是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的真实反映和自然延续,也包含着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和以农业的"大跃进"促进工业的"大跃进"的现实考虑.这个方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挥了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粮食工作常抓不懈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个方针的片面实施也造成很多地方过度开发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被迫终止执行.  相似文献   

12.
浅谈粮食流通的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庞江粮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因而成为人类物质财富的“宝中宝”,搞好粮食生产和流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增产量创历史新高,再次展示了政策和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耕地的综合产出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农业持续稳定增产的基础并不牢固.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从农业自身发展还是从国民经济全局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对于它们的选择问题上,我们曾经遭遇过生存上的尴尬,今天又遭遇到道德上的尴尬.当我们回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非",也要看到其中的"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效率或公平的狭隘视野,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秋收刚过,我省各地就不断传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消息."一号文件"到底是个多大的"礼包"?就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省农委副主任王兆斌.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粮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资料。不可想象,当整个世界都陷于粮食的困境之时,人类还能生存和发展,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等人向全世界的人们提出了21世纪粮荒的警告。在谈到中国时,布朗等人提出的报告认为,中国对今后世界粮食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和改进粮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密切相连.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内聚力和生命力,它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起着独特的精神纽带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有"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是四川省农村经济形势最好的5年,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最具活力的5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两个1号文件,农民负担从高到低,从低到无,农业实现了零赋税.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三个转变".围绕增粮增收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通过政策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实现粮食恢复性增产,农业结构稳步调整,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