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建构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要对接贫困生的客观需求;将校内行政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教育资助;开展有效的职业知识技能教育,帮助贫困生提高知识能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完善贫困生的心理和精神人格,使贫困大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有活力、有能力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大学生人数激增,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代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从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阐明了其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并从保护贫困大学生原有积极品质和扩展其自立人格和心理弹性等方面,多举措、分层次对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的全面实行,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然而,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背后,新的"心理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而山区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尤为凸出,构建山区高职院校资助与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新格局成为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显示,成都地区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中,贫困生的必要消费支出严重不足,勤俭节约是消费观念的主流,他们很少进行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其自强奋斗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一方面要提升和扩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拓展贫困生自强奋斗教育,以促进其消费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个中部地区"211大学"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对高校勤工助学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勤工助学,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经济贫困,而且还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生改变对贫困的认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贫困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展交往范围;有助于锻炼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封闭、嫉妒、粉饰和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其拼搏进取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建立健全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努力优化高校校园育人环境,是当前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封闭、嫉妒、粉饰和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其拼搏进取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建立健全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努力优化高校校园育人环境,是当前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贫困生的出现、贫困生的界定方法;分析了贫困生对待贫困的不同心态;并且提出了教育贫困生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内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心理问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准确把握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特征,为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才成长提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建设健康温馨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基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校应重视心理教育 ,合理利用各种助困政策 ,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贫困学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都对贫困生在经济层面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但对他们心理问题却较少关注,因此,应从贫困生"心理贫困"表现的原因和危害入手,在思想与精神上给予引导和鼓励,以期寻找到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结合新资助政策体系,把贫困生的认定与资助模式结合起来,首先.对目前高校现行的两种贫困生的认定方法(生源地认定、高校自身认定)进行分析,建议根据贫困学生的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提出构建“帮困·立志·强能”的立体型资助模式,全面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高校对贫困生的扶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中以贫困生为主体的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的建议,形成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杜继忠 《工会论坛》2005,11(5):133-13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最主要的是,学校对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和谐人格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然而,社会的影响和教育的缺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人格失落现象。为了重塑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就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高校贫困生呈现出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产生这一现象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具体的现实原因。在对贫困大学生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了解和掌握贫困生情况,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需管理机构、高校、银行、教师和基层辅导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姜利波 《工会论坛》2010,16(2):90-91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不仅让贫困女大学生具有归属感,而且对她们心理的发展成熟有很大的帮助;不良的宿舍关系会降低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宿舍问题应引起我们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要分析贫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增强贫困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设立贫困女大学生宿舍服务站,给贫困女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育贫困女大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加强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校"伪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却有着高于实际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他们往往骗取当地政府开来假家庭贫困证明来获得各种资金。高校"伪贫困生"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人认为从源头上抓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防范"伪贫困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廖荣榆 《工会论坛》2006,12(5):67-68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心理问题,本文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对贫困生真情关爱,从思想上教育和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从经济上扶助、生活上体贴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内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本文主要从家庭、校园、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述构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