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仕途失意 情场得意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早年受知于牛僧孺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推荐,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高中进士及第.不久便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他的女儿,从此堕人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李商隐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诗人,二十六岁时写下的《安定城楼》,展示了他的远大抱负。但是他空有“欲回天地”之雄心,可叹事与愿违,竟是“一生襟抱未尝开”。  相似文献   

2.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正在朗声吟诵晚唐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的,是江泽民。时逢1991年10月,江泽民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一行来到古城扬州,在瘦西湖畔的毛泽东手书杜诗的诗碑前,不由诗兴大发。扬州,是江泽民的故乡。1990年2月19  相似文献   

3.
陈令申 《法制博览》2011,(11):78-78
杜牧有一首咏唱清明的七绝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诗中杏花村是确有无疑的,这位才学显赫的诗人写的是哪个杏花村呢?这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呢?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  相似文献   

4.
许多政治精英、商业精英、民间社会精英或宗教精英,在表达各自的私人信仰的时候,大多碍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无法公开表达,只好借助于各种非宗教的形式,私下里了却自己的心愿。公共场域之中,他们只能把信仰收藏在个人的私密之处。  相似文献   

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赤壁》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的。黄州就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的战场。 可是作为诗人的杜牧,并没有直接说出战争的结果,而是假设出“铜雀春深锁二乔”。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到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这短短的一首小诗,不过28个字,写出了清明春雨中的所见所闻——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千百年来,此诗被广为传诵。杜牧与清明也像一条隔不断的连线紧紧连在一起,《清明》一诗因此被誉为清明节日民俗的千古绝唱。中华文化,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源远流长,让清明这本属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相似文献   

7.
韩麓海 《南风窗》2014,(21):94-94
唐代宦官掌机要,就是自高力士的跃升始,而宦官制度的兴盛与节度使的坐大,则是唐帝国瓦解的两大重要因素,不过,这恰恰又是唐帝国繁荣昌盛、四夷来附的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8.
虽然如今慈禧太后已不在人世,但是,许多人在私下里或公开的场合里都曾见过她,甚至有些人还跟她有过来往,所以我们要了解她的生平或性格都不难。下面就是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慈禧太后在适应外国人的习惯方面有多么快,或者说她是如何迎合外国人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9):5-5
唐朝时候,毫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毫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相似文献   

10.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10,(19):75-75
五代节度使温韬盗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内有意外发现。在温韬盗陵过程中,有意外发现的不只此一座,比如,在挖开唐懿宗的简陵后,竟然发现里面有18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银人。为了将这些银人弄出地宫,温韬想出的法子也十分令人意外,也是怪招一桩。  相似文献   

11.
扬州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宋时期,这里一度是江南最繁华和奢靡的地方,“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当时富贵群体的时尚。后来,其中心地位慢慢被上海取代。如今来到扬州,你会看到市区工地林立,一副热闹而蓬勃的样子。如同上海、苏州、无锡等华东城市一样,房地产行业恐怕是支撑这个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之一,而她曾一度引以自傲的传统工业则面临着某种危机——要知道,扬州的春兰空调(现划归泰州市)、亚星客车以及纺织品等,都曾是风靡全国多年的。2004年7月26日起,位于扬州南城的江苏通裕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裕集团”)上千职工卷入了停工、…  相似文献   

12.
田德政 《法制博览》2009,(20):12-12
我所寄居的这个城市里的樱花开了,人们奔走相告,满城尽闻樱花语。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我长这么大真的没见过樱花。今年也“时尚”一把,待到樱花开时,约上三两好友到植物园赏花。植物园门口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门票也涨了两倍。私下里嘀咕,这樱花一定好看得要紧,不然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啊。  相似文献   

13.
徐来 《法制博览》2009,(10):36-37
后梁之后是后梁,后唐之后是后梁。梁国的开国之君石敬瑭很有名。当年,他是后唐末帝李从珂——就是那位穷折腾的异姓皇帝——手下的节度使。因为受到皇帝的猜忌,他萌生反意。不过,石敬瑭手下参与叛乱的军队并不多,一开始连吃败仗。后来,他向当时崛起于北方的契丹辽国求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认知中,最重大的误区就是以为法制可救国。三十年前,中国人开始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制定各种时尚法律,人人都信心满满地以为,那个两千年无法无天的时代已经终结,被制定出来的法律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垒砌成中国法制的摩天楼。但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依然被缠绕在人治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5.
一凡 《法制博览》2010,(1):46-46
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阳节刚过,扬州城内群情沸腾。原来,乡试榜揭晓,中第的大部分是扬州盐商和权贵的子弟。落第秀才们情绪激动,要求惩治腐败,查处贪官。新上任的江苏巡抚张伯行立即派人察问,得悉副主考赵晋出卖关节,受贿纹银十万两;主考官左必蕃欺上瞒下,隐情不报。  相似文献   

16.
夏红 《工会博览》2004,(6):72-73
电话是华市长打来的,带着醉意的声音里充斥着贪婪、炫耀、戏弄。“小白呀,该喝你的喜酒啦!”白冬雪诧异地问:“华市长您这是哪里话?我能有什么喜事?”“呵,你还想瞒着我!私下里跟王行长搞交易,你行啊!”“市长您千万别误会,我正要向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是“派对动物”或“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喧,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无反感,相反会有不少欣赏之心。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场饭局之中,少了这类灵魂人物,会冷清的多。  相似文献   

18.
盛丰 《法制博览》2009,(15):14-15
几乎就在圆明园动土兴建的同时,有一位清朝画家画了一幅《阿房宫图》。虽然画的是秦代的阿房官,可是看上去那些图画里的亭台楼阁却更像是当时圆明园和其它清代皇家园林里的建筑。“他是凭想像画出来的,根据恐怕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所以它表现得高低错落,而很多宫殿的样子全是清朝的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鸿勋说。  相似文献   

19.
饮早茶     
《南风窗》1991,(8)
总书记江泽民是扬州人。 5月12日,苏联记者采访江泽民,问及他青少年时代的情况。江泽民说:我是江苏省扬州人。扬州梅花岭下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谁不说俺家乡好!”江泽民多次引用电影《红日》中的这句歌词,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他担任上海市长时,曾于全市干部大会上为家乡作“广告”,希望上海的企业界、知识界与扬州开展横向联系,“为振兴扬州帮一把力”。一位《扬州日报》的年轻记者冒昧地上门采访,江泽民十分亲切地接见这位“小老乡”,关切地问起扬州的风土物产、人情民意。他还特别问起“金石之乡”扬州的“金石”现状。“扬州的‘金石’老人怎么样了?是不是后继有人?我个人是很  相似文献   

20.
袁光钰 《法制博览》2011,(13):40-42
1950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然而,红色政权很快被卷入各种谣言的围攻之中,并且在这场舆论战中巩固了自己。由此,旧的迷信被一种新的信仰所取代。“要变天了,国民党要回来了。”“美国在朝鲜投了两枚原子弹,所以冷得早。”“蒋经国已经到了上海,坐汽车进行秘密活动。”“世界四十二个国家打苏联和中国。”在陕西、河南、江苏、湖南、浙江、山东、上海,一些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谣言迅速流传,听到这些消息人们莫辨真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