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法     
《政府法制》2013,(36):63-63
“啃老、很少回家、不给父母零用钱”是最不孝的三大行为。——重阳节期间,网友评出了最不孝三大行为。同时,网友还评出最孝顺三大行为:常回家看看、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和常帮父母干家务  相似文献   

2.
"探亲假"规定32年未变"常回家看看"何时不再雾里看花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根据规定,子女若不能经常看望或问候父母将属违法。记者注意到,"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同时,我国也规定了单位应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探亲假"出台32年缘何"遇冷"?是谁动了你的探亲休假权?"常回家看看"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3.
歌曲《常回家看看》在1999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炮走红,歌曲唱出了儿女对家的亲情,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在外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应该多回家看看老人。2012年12月修订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此条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条款,该条款自审议以来即争议不断,自该法生  相似文献   

4.
“常回家看看”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语言。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这句普通的语言却成为生活中的一些人群很难做到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不回家就不想回家呢? 为什么不回家呢? 记者就此对于不同生活阶层中的人群进行了采访,笔录如下: 记者:你是外地人,能常回家看看吗? 江涛:(男,二十四岁,计算机工作人员) 我的家是在天津郊区,在北京工作已经三年。这三年中,开始的第一年,没有赚到多少钱,而且特别想家。跟你讲,我想到什么程度,我想到不敢看天津麻花。有一次,我到了北京站,就想上车了,可是想想这来往的路费,回家又不能不带点东西,于是就不敢回家,顺着车站溜达,我看见了天津麻花,眼泪就流下来了。那年春节,我没回去。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万式。然而,这个带有明显道德色彩的诉求被写入国家层面的立法草案,引起社会广泛争论。到底"常回家看看"该不该入法,又该如何入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探亲假期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常回家看看"又如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7月1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同一天,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赡养案,判定子女每两月必须回家一次看望老人,成为该法生效后的首个判例。"常回家看看"在经历了修法时的激烈争议之后,再次成为诸多媒体议程设置的焦点。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正本身来看,"常回家看看"虽是热点,也绝非唯一"焦点"。比如,新法对"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明确,就不失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评说速览     
明文 《法庭内外》2011,(2):37-38
1"常回家看看"入法"空巢"老人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媒体形象地称之为"常回家看看"要入法律。  相似文献   

8.
法律咨询     
正儿女是否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义务?编辑同志:我年近70,虽然退休金丰厚,衣食无忧,但总觉得孤单和缺少安慰。在老伴去世后的这几年,这种失落感更为强烈。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只有到了春节才回来呆两三天。对儿女很少回来看我的做法,我埋怨过他们,但无效果。请问,儿女们是否有义务经常带着孙辈回来看望我?读者纪莺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延庆县儒林街道,活跃着一支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青苹果"法律服务队。他们深入居民家里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调解矛盾等活动,深受居民"热捧"。今年4月的一天,"青苹果"法律服务队队员小汪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啊,养儿不孝,养儿不孝啊。"小汪赶紧安慰对方:"李奶奶,您别急,慢慢说,我们会  相似文献   

10.
当你听说某一个人被判刑了,你大概马上就会想到:这个人即将面临着铁窗生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 一个人承担刑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的方式,除了被判极刑以外,"赎罪"的方式大概也就只有"坐牢"这一种。如果某服刑在押的犯人,"一周前五天, 犯人离开监狱,到指定工厂上班,下班后自行回家住宿,行动自由与普通人一样;服刑期内的监禁,只需在周末回到监狱进行",肯定会有许多人觉得这太难以置信,甚至有人可能还会反问: 这岂不是对罪犯放纵?"黑乌鸦心态" 浓厚的人,马上也许还会联想到执法腐败、给黑色交易开了方便之门等。诚然,上述担心并非都是多余的。但是,正如在探索中前进永远都要比原地踏步来得好一样,令人欣喜的是,上文描述的"周末监禁"在中国真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的确,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法律几乎无所不在:当你网购了不满意的商品,没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你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当你的成年子女常年不见踪影、让你孤单寂寞,不要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又没钱打官司,别着急,法院可以帮你寻求法律援助……由此看来,法治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帮助、关心、温暖,使每一个人受益.  相似文献   

12.
落地之伤     
新生儿降临上海XX中心医院产房"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2012年4月,小艳艳呱呱坠地。"这孩子没有脚。"主治医生心里咯噔了一下。经历了十五个小时的艰难生产,还没有喘过气来的小青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的宝宝,"你先好好休息一下,你身子还比较虚弱,等一下会有护士将孩子抱到你身边。""孩子健康吗?"产房门口的丈夫小吴看到医生出来赶紧围上去。  相似文献   

13.
方菲  袁群惠 《方圆》2023,(15):18-21
<正>家人对璐璐很娇惯,在物质生活方面对璐璐是尽量满足,但在管教方面就比较宽松。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对璐璐的管教就更加宽松了。放学回家后的璐璐,经常靠玩平板电脑和手机打发时间现在,璐璐的父母会经常抽空回老家看女儿,加强对璐璐的关注和管教。在家人的陪伴下,璐璐不再沉迷网络游戏和交友,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艾米和她的父亲、母亲明天就要离开白宫了.母亲走进艾米的房间帮她清理物品,艾米正坐在地毯上把玩一只金手镯,眼前还摆着一尊耶稣头像. "妈妈,"艾米看着母亲,"我要把它们带走." "艾米,这办不到.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送给你的……"母亲罗莎琳话音未落,艾米抢着嚷道:"谁说不是给我的?这只手镯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在意大利时,佩尔蒂尼先生说这是他专门请人为我做的.你看,它很小,只有我能用.  相似文献   

15.
初到剑桥大学的骆梅英发现,这里不仅精神养料富足,连带肚子生计也不用发愁,有何秘笈呢?作为芝加哥学派传人的艰难险阻可非常人所能想像,不信看看"断翅之鸽"的"存活法则"吧!竟日泡在校图书馆的斯伟江,"心得"可不少,比如:马克思看来也是在家里没法看书,所以才跑到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16.
晓红 《江淮法治》2014,(22):46-47
正别爱得太晚,请常回家看看《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我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你可能很难想像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的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2014年3月10日,《青岛论坛》上一则  相似文献   

17.
正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最容易在餐桌上交汇到一起,教育孩子,餐桌往往是有心的父母因势利导的好地方。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母亲立下了餐桌上的一些规矩。父亲奔波在外,不能按时按点回家。围在餐桌边,我们只有等待,哪怕饥肠辘辘,都要等到父亲回家一起用餐。有一次我忍不住说:"等什么啊等?父亲吃父亲的,我们吃我们的。"母亲温和地说:"你父亲为谁辛苦?为谁奔忙?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连吃饭都不愿意等一下父亲,还期望你能回报什么呢?"从此,等齐家人或客人一同进餐,成为家里的老规矩。  相似文献   

18.
孟局长在会议室向副市长汇报情况时,把"兢兢业业" 念成了"克克业业"。教师出身的副市长皱了一下眉头,咳 了两声说:"不用念了吧,看看现场去。" 视察结束的宴会上,副市长问坐在身边的姚县长:"你 那位孟局长什么文化?"姚县长说:"老孟文化不算高,干事 倒实在,一摊子搞得挺有声势的。"副市长笑道:"克克业 业,能搞不好吗?"  相似文献   

19.
预测     
《江淮法治》2013,(2):38
一群上层人物围着一名婴儿各抒己见。国防部长:"这孩子将来会当将军,你看他踢脚的动作就知道。"总理:"他将来会当银行家,你看他握拳的姿势就知道。"总统:"不对,他将来会当总统。你瞧他尿裤湿了还笑得出来的模样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据《新民晚报》载:"亲,告别日日逃、分分慌、秒秒惊的痛苦吧,赶紧预订喔!"一则由上海市徐汇区公安分局发出的《通缉令》,引发了网友的浓厚兴趣,仅仅两小时转发数便已突破200次,有网友将其称为"最萌通缉令". 报道配发了该"通缉令"的截图,在土黄色背景的通缉令上, 只身着大红色上衣的流氓兔站在铁栅栏后,图片上方是硕大的"通缉令"三个黑色卡通字体.接下来的内容是"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24小时客服热线021-64860697或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清真伙食、编号制服… ""亲,记得粉我、转发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