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齐文娟  张立东 《学理论》2015,(3):133-135
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了处于不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并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深入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蔚 《学理论》2011,(30):39-40
从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的成因及宗教信仰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完善高校助学体系及心理支持系统,以满足在校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降低校园内弱势群体对宗教的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低俗、法制意识弱化和网络心理异常。应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石磊  刘蓉洁 《理论导刊》2007,4(3):81-83
从众心理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不能与缺少个性、丧失原则相提并论,基于理性的从众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其积极的一面。认真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成因,研究理性从众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对于积极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规律实施教育,控制大学生消极从众行为,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状态改革德育教育途径是当下紧迫性的课题。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咨询、自我教育四个层面出发分析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而探索出迎合大学生兴趣、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的教育途径。这有利于使大学生恢复对德育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林秀丽 《学理论》2011,(16):265-266
"90后"大学生面对着大学这个人生课堂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为帮助大学生心理成长,从教学经验出发借身边的小故事解读心理健康的大智慧,为高校大学生心态调整"支三招":乐活、宽容、打破定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5)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该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应有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信仰危机;要真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搭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六个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心理危机事件高频率的发生于高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强大的自我,增强自信,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同时积极发挥高校的主导性优势,优化人格构建的现实环境,发展合理的超我,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0)
审美心理作为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审美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而当今大学生在审美心理认知方面普遍存在片面性,情感缺少理性,行为缺乏自觉性等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如下:净化社会环境,稳定审美心理发展方向;优化审美教育体制,充分利用审美教育资源;注重家庭环境,提高审美心理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朱琳 《学理论》2015,(8):239-240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二者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针对当前辅导员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面临的困难,提出提升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优化途径如下:自身学习,提升自我;将心理辅导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信息网络。并对辅导员做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合理定位:辅导员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选择合适的辅导对象,以期提高辅导员对心理辅导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白延泉 《学理论》2010,(7):158-159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更寄托着全社会的希望和祈盼。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生源大学生们的特定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根据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分析其心理失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承担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赵翌 《学理论》2012,(25):75-76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进入了大学,而他们心理成长以及消费观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结合社会学理论,建立良好的校园模式,及时地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以帮助我们去正确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阎丽珍 《学理论》2011,(35):274-275
大学生作为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对此,应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将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起来,要注重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连贯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数颇多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选择从政,即,放弃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准备去当行政管理干部、政工干部。这在今日高等学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只要认真去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从政心理”对于人才成长,人才培养计划,干部队伍建设等,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种心理,显然有予以研究的必要。一,大学生从政心理的类型及其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对于大学生的从政心理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大学生的从政心理尽管有着共性,但共中的情况也是有差別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主要表现就是大学生的从政心理存在着不同的类型,而各种不同类型的从政心理既有共同的表现与特点,更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从政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在高效便捷地为民众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以及个人的集体盲从、情感困惑等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已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网络性心理障碍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寻找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磊  金国峰 《学理论》2012,(27):128-13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特殊群体增加,该群体的存在使得高校内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关注,将对学生成长、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关心大学生特殊群体,分析其成因及心理行为特点,逐步寻找和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9)
高校的教育对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辅导员工作为主体,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发展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瑶 《学理论》2014,(3):288-28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我们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展辅导咨询,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沈自友 《学理论》2012,(31):256-257
大学生成长辅导是新形势下适应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大学生成长辅导的必要性和对于抗挫能力的有效性,指出了学生成长辅导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切入点,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成长辅导实践,针对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提出了"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等辅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