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年9月1日才刚刚到北京,出任台资企业“味全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的柯幼岳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我的前任总经理将企业经营得不错,为我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尽管我在北京尚未很适应,但工作开展起来还是较为顺利的。  相似文献   

2.
“常对自己说,我很重要。” 采访一位世博党员先锋,他的眼神诚恳、语气坚定。 他说,因为他的重要,所以特别珍视这份普通的工作,更珍视“共产党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范晓晖 《中国保安》2004,(10):16-18
今年36岁的曹洪波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也是北京保安系统对外宣传报道战线上小有名气的一员老将,京城许多报刊的编辑都熟悉这位“保安写手”。一个多月前的一天,记者打电话向曹洪波发出采访约请,电话那头的他有些语塞,随后传过来的声音有点激动:“我个人太普通了,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杂志社能想到我们这些干外宣工作的,让我很感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那我就来聊聊外宣这一行的苦与乐吧。”“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我是一个刻苦的人,为了做好保安外宣工作,我倾注了全力。这不光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字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懂得宣传报道对保…  相似文献   

4.
马迎 《中国保安》2005,(22):47-49
吴永德是我父亲认识的一个朋友,他38岁,是个福建人。他来北京十多年了,从一个拉货的打工仔到现在的建材公司大老板实属不易,父亲常教导我要多学学人家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出于好奇心和职业的敏感,我把吴永德放在了被访者的位置上。吴永德是个很豁达的人,他笑着说:“我一直就是一个打工仔啊,来北京之前也是,攒了些钱,这几年才开的公司。路要走稳,既然出来闯,就别怕苦……”我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7个孩子,家里生活很困难。在家里,我和小妹妹关系最好,妹妹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但母亲不让女孩子上学。我就和母亲吵,说我自己打工挣钱供妹妹上…  相似文献   

5.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闯荡的小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学过电脑编程,在中关村找了一家电脑公司做编程,约定试用期3个月,但是不签合同。在工作中他自己感觉不错,但是两个月后人事部通知他,说他不适合这个岗位,让他走人。他觉得很委屈,也很无奈。他说虽然是试用期,也不能就一句“不适合”就打发了吧?后来他一打听,这种情况在这类公司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怎样搞经济工作,对毛泽东来说,是个新课题。这方面,他一开始就不像在军事上那样特别自信。建国后,他就注意经济方面的学习,力求掌握经济规律,但也有些失误,作过自我批评。1953年8月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毛泽东说过一番话,大概是他在经济工作上最早的一次自我批评。当时对财经工作批评得很厉害,毛泽东讲:“我说我也要负责任,各有各的帐”,接着讲了自己应负的几方面责任,诸如抓得少,抓得迟,关于统收统支,关于预算等等,自己都有责任。其中还说:“我对财经工作生疏,是吃老资格的饭,过去一凭老资格,二凭过去的革命工作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父亲,一个在北京做保安的父亲。因为儿子有一个做保安的父亲,所以他见到他父亲的时间还不如他每天早晨喝牛奶的时间多。因为“非典”的缘故,今年六月份的休假泡汤了。儿子在电话里说:“我想你。”一下子把我激动得眼泪汪汪。等我回过神,才有点明白,我想儿子是真的,儿子想我,怕是“别有用心”。儿子是很现实的,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叫“叔叔”的爸爸对他不错。“叔叔”每年的六月份到家里一次,会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叫“叔叔”的爸爸会抱着他出去玩儿,而且肯为他花钱。更重要的是,当妈妈向他动手挥舞鸡毛掸子的时候,这个人会很及时地…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奥运村南大门旁的办公楼里,身为北京市台商协会会长、捷安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清发回顾了自己十多年的北京生活。他认为自己选择来北京创业是非常明智的,也是很幸运的。“我很荣幸,我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荣幸的是,我亲身经历了台湾和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林清发对于自己的“幸运”很是感慨。  相似文献   

10.
空中翻译,让我朝思暮想“为了这场面试,我等待了两年。我是从法国特意飞到北京参加面试的。”在北京丰联广场5层法国航空公司华丽的会议室里,法航在令春举行的招聘中文空中翻译的面试正在进行。200多人报名应聘,只有30人通过了初试。一头长发的姜小姐是第一个来面试的应聘者,也是这一天来参加面试的10个人中唯—一个着裙装的小姐。恰到好处的淡装和得体的服饰,使她得到了考官的好感。她对法航的考官说,她很羡慕空中翻译能在空中飞来飞去,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干这项工作。这是法航在中国第二次公开招聘空中翻译。在1997年举行的第一次招…  相似文献   

11.
好人周明旗     
原呼盟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周明旗走了一年了。大约在一年前,听说他在北京治疗晚期肝癌,并且听说他可能不久于人世,就很为他担心。我从统战部的一位同志那里要来了明旗在北京住处的电话,想问候他,可又不知怎么开口,忧疑了几天,还没打。没过几天,在一个春光明艳的日子,他很让人感到意外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十分坦然地说从北京治病刚刚回来,说自己得的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在北京做了一段化疗,眼下是好一些,但自己的时日已很有限。他还说因在家里呆不住,每天都要到单位转转。我听他坦然地说着自己病情及治疗的情况,那神情完…  相似文献   

12.
李晓海争强好胜的心思特别强,年级前10名虽说很不错,但他还有大把的劲儿没处使呢!因此,学校一有活动他准积极参加,在公开场合也抢着发言。慢慢地,李晓海听到同学们说自己“出风头”、“可耻”。他有点难过——“我错了吗?” “表现自我”,并不是坏事,应该说能够恰当地表现自我的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人。这样的人,将来很可能成就一番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年青“海归”的故事,述说了一个青年农工党党员的情怀。一份站到了历史高度的议案2003年3月,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夏之宁,第一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高高的台阶。他的心情既激动自豪,又忐忑不宁。他总认为自己太年轻,肩上的担子太重。他对笔者说,虽然是以个人身份进入人大,但我深知自己是个农工党党员,全市三千多党员,只有我一人进入全国人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三月初的北京正沉浸在“两会”的喜悦中,非典在南方的悄然肆虐还没有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夏之宁作为一个在欧洲工作过五年的化学家,对疫情虽然不明根源,但对社会应…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确实有不少人觉得结婚后爱人不像以前那么体贴入微、积极主动了。阿玫是一位来自外省的姑娘,刚刚结婚几个月,因特别不适应婚后的家庭生活,找了个机会到北京学习。她觉得婚后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满,是自己的问题呢?还是爱人的问题? 阿玫:大夫,在别人眼中,我们是“郎才女貌”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可是我却觉得有种受骗的感觉。因为结婚前他对我百般呵护,细心周到,说话办事总是讨我的喜欢。而现在他好像革命成功了一样,对我虽然也很好,但总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5.
马迎 《中国保安》2005,(8):50-51
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到父亲单位那边一个空废多年的库房里去玩,打打球、跑个步,可以不管外面的天气如何变化。每次都有一个40多岁的管理员为我们打开大门、拉亮大灯,无论男女老幼,都非常亲切地叫他“老常”。老常工作特别认真,人也很好,当我提出想要采访他的时候,他笑着说:“我是一路苦过来的,怕没啥能帮你的哩……”苦也好,没啥说的也好,老常还是“帮”了我,他的讲述,令我感动,令我沉思……我是个河南人,今年42岁,算起来,打工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我出生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很自然地在小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业回到村子…  相似文献   

16.
曾经是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蒋小林,对国有企业了如指掌,也深谙房地产的运作,但他“下海”后还是选择了服务产业中的翻译行业,他说:“这一行很年轻,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因此也有我的机会,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把草地建设成花园。”2006年底,蒋小林遇到了他事业中最重要的机遇——他创办的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将成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笔译和口译的独家供应商。由企业来负责奥运翻译,不仅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奥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7.
他说过:“做任何企业都不能忘了关注弱势群体。”他说过:“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记带动农民致富。”他还说过:“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在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他在自己的计算机产业园里聘用了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吴英 《乡音》2013,(9):50-50
《乡音》创刊25周年,我与她结缘15年。1998年多从磁县一个镇政府来到县政协工作。我刚到县政协时,自己是一名新兵,很需要尽快熟悉政协工作业务,于是我就经常找一些《人民政协报》或者业务杂志来浏览,以便使自己尽快进入状态,我和办公室一名同事在聊天的时候,看到他办公桌上的一本《乡音》杂志,我就问他说这是什么刊物,他告诉我说这是省政协创办的刊物,并且很详细地给我介绍了杂  相似文献   

19.
投票     
机关有一个处长的职位空了下来。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提拔一个有群众基础的有能力的干部担纲此任,机关决定民主投票选举。老高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此职位,应该在视线之内。于是在群众投票的时候,他很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 果然,投票之后,估计大家也认为此职位非老高莫属,许多同事见面后都神秘地冲他说:“这次该请客了,不能让我白投你一票。”“我投了你一票,请客,请客”。“咱们哥俩谁跟谁啊,不投你的票,投谁的票?请客别忘了我”。 老高心软,经这么一说,觉得有这么多人投自己的票,走马  相似文献   

20.
昨天,一位友人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说沈策老去世了。我马上回复:“令人悲痛!多好的一位爱国老人,就这样走了!让我们一起在心中悼念吧!”发完短信,我静思良久,耳闻目睹的一些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2002年国庆期间,沈老从美国回到北京,了却了叶落归根的夙愿。他住在女婿范樟年先生(黄埔三十期学生)家里。开始,他一度卧病在床。几个月后,在中央有关部门关心帮助及家人精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好转。他就急切地要在北京“上班”了。沈老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看报纸、打电话、写信。他曾经对我说,他想看的报纸很多,看不过来,眼睛又不好,但有几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