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挺虽然就任新四军军长,但实权却掌握在副军长项英手中,因此对新四军的军事指挥并不如意. 实际上,新四军的干部、战士大多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红军骨干,因而和当时领导南方游击队的项英渊源甚深.叶挺虽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干部,北伐名将,曾参与和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但因后来长居香港,和十年内战中的红军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此次又是以非党人士担任的新四军军长,故而下面的干部、战士自然亲疏有别.  相似文献   

2.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1):35-38
叶挺出走由于项英误认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就是他项英对新四军的领导,党指挥枪,就是他项英指挥枪,因而对新四军的军事指挥、人事安排、具体事务等等都包揽起来,大权独揽,小权亦不愿分散,弄得叶挺“无事可做”,常以照相、养狗来打发时日,消除不快。尽管叶挺非常不痛快,但他已不像10年前那样意气用事了,他用理智约束自己,竭力把项英当作党的领导那样予以尊重,避免发生太多的矛盾。为了能够更多地参与对新四军的领导和军政建设,1938年6月上旬,他借去武汉要求增加军费之机,到中共中央长江局向周恩来、叶剑英汇报工作,倾诉自己虽是一军之长,却有职…  相似文献   

3.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副军长项英,在突围至皖南赤坑山后,惨遭杀害,凶手竟是自己的副官刘厚总.深知内情的人,对这个结果并不会感到意外……1 说起项英同刘厚总的相识,有一段历史来由.那是1938年初,中国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组编新四军.项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出任新四军政委,叶挺任军长.4月初的一天上午,项英刚刚开完一个会议,警卫员跑来向他报告:湖南有一支游击队已经由南昌到达云岭.请予以接见.项英一听,便同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一起来到从湖南来的游击队集合地.  相似文献   

4.
信息短波     
今年5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同志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袖,新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对党、烟队和苏区建设都作过巨大贡献的领导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在5月前出版了《功过千秋——项英在赣南皖南》文学传记。 项英,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上海22家日商纱厂工人的大罢工。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  相似文献   

5.
继续受王明路线影响 叶挺离军出走之后,项英比过去更加忙碌了。 项英明确认识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中实行党委负责制,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党的组织系统来贯彻执行,今后不管是国共两党派谁来当军长还是自己当军长,新四军的担子仍像过去一样,责无旁贷地由自己来挑。 项英也明确认识到,新四军这副担子越来越重了。由于新四军在敌后迅速打开了局面,不断取得战斗的胜利,使日军感到震惊和恐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皖南集结 项英一行经过三天两夜的不停奔波,终于来到了皖南屯溪,在六路饭店与陈毅会面。 2月11日,项英接军部电报,说叶挺军长9日从武汉动身赴赣,要他速回。当天下午,项英、陈毅一行乘火车离开屯溪回南昌。12日午后到达南昌,司令部参谋处长赖传珠、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人在车站迎候。回到军部,项英顾不得休息吃饭,立即去布置一新的军长办公室会见叶挺。叶挺依然像过去一样,身着便装,整齐清洁,举止优雅潇洒,只是大而有神的眼睛微露倦意,高大结实的身体也有些消瘦。  相似文献   

7.
3年前,我在新四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工作,知道李德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当过项英的警卫员,皖南事变前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排排长,皖南事变的全过程他都参加了。为此,我常请他谈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情况。下面是李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李一氓在皖南时期任新四军秘书长,也是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的秘书长,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之一。他撰文认为:“说项英受王明影响很大是不公平的,他是和李立三、张国焘同时期搞工运的,与王明毫无关系。1930年冬,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派项英去中央苏区,那时王明还未上台。四中全会王明一伙上台后,弄了一些莫斯科回来的工人掌握大权。后来证明行不通,当时苏区中对此有很多议论,但并未议论过项英。长征时,项英临危受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对此。中央在1937年底已有肯定结论。”“1937年末,王明由苏联回到延安,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散布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言论,一度迷惑了不少人。以后,他又在武汉  相似文献   

9.
项英与皖南事变问题,是1991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新四军历史事件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个热点。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①项英在事变中酿成的错误是否与王明路线有关?有的代表认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他在皖南3年时期内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总暴露,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新四军的具体表现。有的代表则认为,把项英在皖南的错误完全认为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把项英错误说成与王明路线毫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一个不得不警惕的问题 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 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1月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到延安向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请求为组建新四军配备司、政、后勤等机关全套干部,中央军委决定从军委机关和抗大总校抽调一批经过长征的干部,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我们这批人中有担任新四军副参谋长的周子昆、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等,以及几位地方工作干部,一共60多人。12月20日,我们一行人从延安出发,经西安、汉口,于1938年元旦那天到达南昌。我们一到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浓重的一笔。身为中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主要领导人的项英既然已突围,何以遭到杀害?最近,跟随项英近6年的警卫员、当年新四军警卫排长、皖南事变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李德和老人,解开了中共党史、军史上这个长达半世纪的谜。  相似文献   

13.
在与叶挺的关系等问题上, 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 周恩来为了保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他在军部及其所属机关、部队中,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2月24日,他在叶挺的陪同下,全天听取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关于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军政建设的汇报,晚上参加了欢迎晚会。项英请叶挺致欢迎词,周恩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1940年12月底,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为向北移动,进行了战斗编组,组成了三个新编纵队.第1、2、3纵队的司令员分别为傅秋涛、周桂生及张正坤.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同志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袖、新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对党、军队和苏区建设都作过巨大贡献的领导人,上海文艺出版社特赶在5月前献出了《功过千秋项英在赣南皖南》这部新的文学传记,对项英这10年革命生涯作了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评介。项英.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0年,他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就开始了工运工作、他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上海22家日商纱厂工人的大罢工、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和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务委员.又是共产国际六届…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后,不少人对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等人所引导的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提出质疑.笔者试从当时的现实条件出发,就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谈点个人看法.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发出皓电,强令江南(包括苏南、皖南)所有新四军部队限期北移.中共中央从团结抗战大局出发,于11月初作出新四军江南部队北移至长江以北的决定.至11月中旬,经叶挺与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谈判,顾祝同同意皖南新四军经苏南移苏北,  相似文献   

17.
夏立恒 《党史纵览》2003,(11):44-46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安徽电视台联合拍摄的26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新四军》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历程,展现了一幅华东抗日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波澜壮阔的画卷.同时,该剧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叶挺、项英、黄江河、余秀英、梅青等新四军将士走上荧屏,走入广大观众的心中,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被迫指挥所部进行自卫,终因粮尽弹绝,除千余人分散突出重围外,其余部队损失殆尽。军部领导人中,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4日军长叶挺也在鹿角山被扣。此后,国民党军队即把重点转向搜捕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妄图将新四军领导人一网打尽。本文依据安徽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项英同志诞辰100周年。今天我们集会纪念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奋斗、献身的毕生实践,都将受到深刻的历史启迪,并从中汲取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项英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的一个职员家庭,小学毕业即进纺织厂学徒、当工人。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武汉组织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时起到1941年43岁时牺牲,项英的一生是矢志革命的一生,是战斗不息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本刊1993年4-12期,曾以连载形式,在“专题史话”栏内,刊登了《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从1994年第9期起,又在同一栏目内,以《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为题,分20期连载了项英及其所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前期的一段经历。前后两组共29期的连载,使读者对项英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的战斗经历和思想脉络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将项英在中央苏区的经历,以《红都叙事─—项英在中央苏区》为题撰写,计划分9期刊登完毕,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侧面,对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