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用权的产生与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信用权的概念、内涵进行探讨,认为信用权为人格权。同时探讨了信用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信用的保有权、维护权和支配权。  相似文献   

2.
信用贫困,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信用是指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信用权的内容包括信用利益保有权、信用利益维护权、信用利益支配权。在我国,应当确立信用权的直接保护而不是间接保护,即在民法典中直接规定信用权。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关于社会主体经济能力以及履约意愿方面的社会评价,在现代社会征信体系背景下,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价具有了决定性意义。个人征信体系下的个人信用权也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对于信用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个人信用信息的报送、收集、处理的不准确;信用权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为个人对信用信息的查询、告知,以及更正、删除错误信息的权利;信用权的保护中,举证责任应当倒置,机会损失应当尽量赔偿,过错标准要客观化。除民法典人格权编整体规定信用权外,在征信单行法中应当对个人征信体系下的信用权作出一些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4.
以主张建立一个全新的信用法律制度体系为目的,利用经济学、经济信用学等方法和论点,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存在的诚信失衡、信用制度缺陷、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经济信用就必须保护债权,就必须遵守信用交易规则,就必须对信用权进行设计,就必须讲究信用限制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存在着的诚信失衡、信用制度缺陷、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发展经济信用,就必须保护债权,遵守信用交易规则,对信用权进行设计,讲究信用限制等。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信用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过程.目前我国强化信用约束机制的最大障碍是法律障碍.而有关破产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建立完整信用权法律制度的核心.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信用危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破产制度的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是构建信用权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信用概念有着不同的涵义。商法上的商事信用不只是一种对商事主体履约或清偿能力的主观评价,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履约能力。我国需要创建的商事信用制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规范构成,包括商事信用权、商事信用信息公示、商事信用信息征集和商事信用的评价以及商事信用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等多项制度。大陆法国家传统商法制度中没有单独的商事信用制度,并不成为否定商事信用制度的充分理由,相反恰是创新中国商事信用制度的重要根据。设计并构建商事信用制度无疑是中国未来商事立法的必由之路和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企业名称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性质 ,分析了侵害企业名称权的行为样态及其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指出对侵害企业名称权案件应正确适用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杨立新教授是我国人格权法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关于人格权体系、一般人格权、人格利益准共有、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人格权请求权、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生命权、身体权、肖像权、声音权、信用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人格权立法的研究成果,或者被理论界所认同,或者被立法、司法机关所吸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格权法的理论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民法总则权利客体、法律行为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法学领域争论的法人财产所有权的性质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经济学中的“剩余索取权”概念进行分析,通过确定剩余索取权的归属来确定法人所有权的归属。同时,对所有权的概念、一物一权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所有权权能分割,终极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理论上众说纷纭。无论是将网络虚拟财产归入物权、债权或者知识产权体系之中,都难免破坏现有财产权体系的逻辑自洽。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是一种电磁信息,法律可以对其进行私有产权的界定,将权利的客体由智力创造性信息扩展到一般性的信息,在知识产权之上设计外延更为广泛的信息产权制度,从而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中心的个人征信体系带来了授信人知情权与被征信人信息隐私权的冲突,平衡二者的冲突是个人征信立法的重要任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指导,所以,在利益衡量、权利协调、比例、人格尊严原则的指导下,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将会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物权的公示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的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的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它一方面使物权变动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另一方面使善意第三人不至于因权利瑕疵而蒙受损失。以物权变动而言,物权的公示原则及其公信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优先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破除债权平等,追求实质的公平和正义,是维护公共利益和推行特殊的社会政策需要而赋予债权人的一种特权.这种特权制度,对其他债权人来说是一种"真正的痛苦".因而,立法者在考虑赋予哪些债权以优先权保障时,非常重视债权本身的性质或发生原因.文章对优先权的种类设定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将优先权的具体种类限定在基于为全体(或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发生的共益费用和基于生存权的需要而产生的债权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信用及公司信用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公司信用基础是广义的资本信用,其涵盖了资产信用的内容。资本信用理论应修正僵化的注册资本信用,突出资产信用,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注入新的内容。公司法理念和制度应建立在淡化注册资本信用,提高公司设立效率,加强对资产信用过程的监管,强调公司资产流动安全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请求权是民事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请求权概念产生之日起,对请求权性质的认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可以归纳为权能说、救济说和债权说三种学说。权能说和救济说分别从请求权的渊源和历史角度定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触及请求权性质。请求权与债权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属于相对性结构的权利,这是请求权的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请求权是民事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请求权概念产生之日起,对请求权的性质的认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可以归结为权能说、救济说和债权说三种学说。权能说和救济说分别从请求权的渊源和历史角度定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触及请求权性质。请求权与债权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属于相对性结构的权利,这是请求权的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物权中也有相对性 ,物权相对性产生于物权与债权的相互关系及物权自身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发展变化。一些财产权既非物权亦非债权 ,此由物权中的相对性而产生。认识和探究物权中的相对性在民法研究和立法上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