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一场批判三种声音——试析1954年对《文艺报》的批评于风政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发动了对红学家俞平伯的批判。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袁水拍《质问〈文艺报〉编者》一文,形成了党外批判俞平伯、党内批评《文...  相似文献   

2.
任全才同志的《1959年庐山会议纠“左”问题刍议》(刊于《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刍议》)提出3个主要论点,一是自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毛泽东从未讲过纠“左”的话,却多次强调反右和批判反冒进;二是从庐山会议通过的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看,都不是反“左”,而是反右;三是由于庐山会议的出发点是反右,因此才把主张彻底纠“左”的彭德怀等同志打成右倾反党集团。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以与任全才同志商榷。 一、《刍议》指出,“自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毛泽东从没讲过纠‘左’的话,却多次强调反右和批评反冒进。”笔者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是否曾经提出过纠“左”的概念,而应着重考察是否在实际上纠正了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事实上,毛泽东也在多个场合下表达了批判“左”倾错误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蔡杰 《党史博览》2001,(8):50-53
“文化大革命”前几年,文化界即开始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许多以历史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纷纷遭到批判,帝王将相更不能在新作品中占有位置。然而,姚雪垠的《李自成》正是逆着当时的思潮创作的,书中第一卷一开始就写崇祯皇帝这个令人难忘的悲剧人物,在第一个单元中就写出后妃、宫女、太监、文武大臣等等。毛泽东所批评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书中全写了,还写了封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牛金星等。按照常理讲,《李自成》同当时的形势相悖,应当视为“大毒草”。然而,世界上有些事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会出现。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文艺路线”首当其冲。恰在这时,毛泽东怀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掖红楼梦简论业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毛泽东年谱》(中卷)曾披露了1941年毛泽东撰写批判王明“左”倾错误专题文章的有关情况.199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更加详细地介绍了此事的由来及详细情况,这为深入研究40年代初中共党内反对王明“左”倾错误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的“批评家俱乐部”栏目,发表了王晓明等人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提出了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随后,《读书》、《东方》、《光明日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文艺报》等许多报刊也都参与了讨论。这场已进行了三年的讨论,论者各方涉及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刘武生 《湘潮》2008,(3):8-12
20世纪50代末到60年代初,为了纠正日益滋长和蔓延的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多次发表讲话。其中,1959年5月3日所作的《文艺工作也要“两条腿走路”》的讲话、1961年6月19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上的讲话))和1962年2月17日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堪称是周恩来纠正文艺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三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遭受过三次“左”倾思想的干扰和破坏。“左”倾错误思想一直受到毛泽东的批判和坚决抵制。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但因当时紧急的战争形势,毛泽东没能对“左”倾错误思想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开始进行反思,从理论上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大家》、《作家报》、《佛山文艺》联袂推出:“跨世纪批评” 为繁荣与活跃文学批评活动,倡导务实并富创意的文学批评文风、文本,加强文学报刊编辑部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合作,在国内文学界与读者中深有影响的《大家》、《作家报》、《佛山文艺》决定联合举办“跨世纪批评”活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向新世纪的一份献礼。 “跨世纪批评”活动拟邀请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的“跨世纪”中青年批评家,就若干文学批评问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和讨论,并邀请他们撰写批评文章,在1997年的《大家》“文本批评”、《作家报》“跨世纪批评”、《佛山文艺》“不设防人语”栏目刊出。 “跨世纪批评”活动拟由联合举办的三家报刊根据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及各相关栏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组稿,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  相似文献   

10.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私营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制定了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正确的私营经济政策,但由于共产国际和王明“左”倾中央的错误指导,这一政策很快被“左”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所取代。“左”的《劳动法》的实施及其危害,遭到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及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批评和抵制,从而产生了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对过左的私营经济政策有所纠正。至瓦窑堡会议,最终确立了正确的私营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 《邓小平文选》展示着邓小平同志为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坚持党的原则立场,不屈不挠斗争的马克思主义的战斗风格。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里,积累了正确开展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斗争的丰富经验。五十年代中期,又研究了斯大林反倾向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并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总结。党一方面坚决地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态度,重申杜绝个人迷信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提倡说理的、健康的文艺批评,本社文教部与《文艺报》、《人民日报》文艺部、《光明日报》文艺部3月30日在京召开了文艺评论座谈会。现将与会同志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中共寻会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重要职务。由于他在实际工作中抵制了“左”倾路线错误,坚持和积极贯彻了毛泽东的一系列正确主张,而被“左”倾领导人当做“江西右倾机会主义”干将横加批判,并撤销了他的职务,最后将他分配到乐安当巡视员。后来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将他调到红军总政治部,让他主编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报人邓小平来到瑞金沙洲坝白屋子村杨氏词堂《红星报》报社,满腔热情地投入《红星报》编排工作上。《红星报》刊登的主要文章,~定要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2,(3)
1959年7月,为纠正党内严重存在的“左”倾错误,党中央召开了庐山会议。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和参加会议的省委其他同志,在大会发言和私下与毛泽东的多次交谈中,对“大跃进”以来党在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但是,当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后,毛泽东一改反“左”的初  相似文献   

16.
1933年1月至次年10月,陈云在中央苏区战斗、工作、生活了近2年时间。陈云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时,正值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根据地全面推行。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后,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各条战线贯彻执行“左”的错误方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右的倾向。陈云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敏锐清醒的政治头脑,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批判、抵制了右的特别是来自‘”左”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捍卫了党的事业。陈云在实际工作中抵制、反对“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首先表现在职工运动这一条战线。进入中…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胡乔木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整理者。自从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命题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内,文艺被严重地政治化,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根本性的阻碍。邓小平对此总结说,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如何挣脱这种束缚,还文艺创作一片自由广阔的天空,成为当时文艺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胡乔木的建议下,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被重新翻译,成为文艺走出困境的契机。这篇…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傅鹰树为“中间偏右”的典型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即《事情正在起变化》。在这篇写于1957年5月15目的文章,毛泽东分析了”事情正在起变化”.因此决定发动一场“反右派运动”。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写及北京大学化学系博鹰教授:“多数人的批评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学博湾教授那种尖锐的没有在报纸上发表的批评在内。这些人的批评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关系.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右派的批评往往是恶意的,他们怀着敌对情绪。善意,恶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电影《海霞》展开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的正义力量也在同邪恶势力进行着不懈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对当时文艺界现状表示不满毛泽东早在1972年,就已经感到中国文化艺术界存在严重问题。他当时虽然没有认识到文化艺术界“左”的一套盛行,但他对只有“样板戏”,而其他文艺作品太少,明显表示不满。这年的七月,他批评说:“戏剧、文艺作品少了。”毛泽东的这个话,传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让国务院的文化组研究如何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国务院文化组研究后认为,毛泽东的指示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