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正作为一个社会制度的伦理评价标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社会公正,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公正因素和现象,因此从学理上梳清公正问题,就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从公正信仰、公正诉求、政治、经济、道德等层面来阐述这一重大问题,以便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公正德性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力,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市场经济完善的道德支撑。我国公民公正德性培养面临着和谐社会公正制度建设不完善,社会公正德性教育不系统,现行公正制度执行欠严格等困境。因此,要从完善我国公正制度建设,加强公正德性培养的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公正德性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推进公民公正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关注社会公正,不断发展和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社会公正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其首要价值目标和重要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在这一过程中贫富悬殊和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公正越来越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护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应确立合理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正的价值导向,才能把一切不和谐因素消解在萌芽之中。政府应在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及完善市民社会三个方面去践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和谐,实现和谐社会的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7.
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是社会对权利和义务进行分配时的公正化程度和状态.制度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是调节人的善恶行为的有效手段.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度公正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公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正产生和谐,制度公正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处理当前社会中的种种不公正问题,必须兼顾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维度:效率和公平,做到效率和公平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此,要加大制度创新,注重制度公正,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方 《理论导刊》2007,13(5):46-48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由于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从而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伦理建设,必须以社会公正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坚持义利并重的伦理价值观,进行制度伦理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创建民主、正义、诚信、勤奋、互助、和谐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氛围,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朴林  胡惠英 《理论探讨》2005,4(3):104-107
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应当把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着眼点;把有效发挥政党功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措施;把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实现党领导和谐社会构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课题,而且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本文仅就近几年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梳理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公正概念的多重界定公正是一个涉及伦理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的跨学科命题,多年来鲜有明确的概念。一般认为,公正、公平、正义和正当是同一序列的范畴。国内理论界在参…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从对于社会公正的理性认识、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路径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他的社会公正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研究和发展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指引。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社会领域涌现出的不公正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深化政治改革,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理想与不懈追求。对当代中国而言,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借鉴中外学者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论述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可从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社会公正体系,即一个前提(公正理念)、两个层次(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三个环节(机会平等、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和公正的社会调剂)、四个方面(阶层公正、区域公正、性别公正和代际公正)、五个支撑(基本权利的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合理竞争规则的保障、教育的保障和就业的保障),而这五个方面都需要公共政策体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基本价值维度。市场经济能实现社会的高效率,但不会自发地实现社会的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公共性的本质规定。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建构"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效率,政府权力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公正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教育机会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教育公平理念,深入分析教育不公产生发展的原因,积极探究从根本上化解教育不公问题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田芸 《学理论》2012,(24):1-3
从遥远的古希腊到今天,“社会公正”不断为人们所追求,但真正实现它却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不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扩大就是其重要体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视角出发,对缩小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差距提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