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前言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事件与危险状况所引起的紧张的情绪状态和唤起性的反应。应激是包含多种负性情绪的紧张状态,它可以以震惊、恐惧、愤怒等爆发情绪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高唤醒水平的压抑的潜在形式存在。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可以引起人的应激反应。父母离异是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0)
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尤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犯罪此例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法学家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及其家庭,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因此,各国法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专门从事犯罪研究的工作者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图寻求其犯罪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当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相似文献   

4.
张立红 《学理论》2012,(32):218-219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是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缺乏自信心的高职学生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对高职院校在校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普遍学生因为高考失利、社会评价低等原因而缺乏自信。针对这一不良心态,我们应积极应对,首先,学校和高职生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其次,高职院校要找准发展定位,改革教育方法,根据职业院校特点和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和高职生的社会认可度。增强高职生的自信心,对于其健康成长和成才,进而使他们成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教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在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基本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推动力是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归根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竟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研究创造力及其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的发展,关系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因此,在基础教育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陈纳 《学理论》2013,(7):92-93
员工援助计划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新型学科,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人才的保护、社会的进步。根据我国区别于他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员工援助计划在不断探索中,其中包括借鉴了大量心理学的因素。积极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它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论文就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员工援助计划。  相似文献   

8.
文中所指不完整家庭仅指:父母离异、因意外事故失去亲人的家庭。不完整家庭对一些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思想畸形。通过对不完整家庭的学生的思想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坚持长期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中摸索出一些教育与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宏伟 《学理论》2012,(22):244-245
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逐年上升,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学习压力这一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史玲玲  余林 《学理论》2010,(26):222-223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最核心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这些知识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特点,并结合其特点探讨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郑忠梅现实生活中,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着不少的盲点,对儿童的家庭教养实践中也发生了太多的遗憾。无论是作为青年的父母还是作为父母的青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完善,无论如何,这是他们能够多方...  相似文献   

12.
电视对青少年身心的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精神需求的日益提高,电视对闲暇时间的占有日渐增加,儿童、青少年的收视行为和电视经验(Television experience)的获得已经成了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瓦特(J.C.Wright)所言:“儿童在学校和家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已经或正在逐渐由传媒,尤其是电视取代了”。众所周知,电视的形象性和收视的随意性比起严格的学校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儿童青少年接受;同时,电视比学校较早进入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其吸附性不言而喻。我国学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个体长期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是个体的根本特质.人格是影响个体能否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人与人之间命运差别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人格特质中根本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智商不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心理学强调情商、德商、心商是建设自己的良好人格、促进成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汤素兰 《民主》2023,(1):61-63
<正>绘本是一种多媒体儿童文学,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样式。随着当代作家艺术家对绘本艺术的开掘创新,绘本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和可能。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绘本的形式来表现,并将其介绍给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少年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不管是对绘本的创新发展,还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人格形成、社会人际关系等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而亲子互动作为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亲子关系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现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80后家庭亲子互动的状况及问题也亟待了解和解决。本文采用问卷法向250位80后家长发放问卷以调查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并辅以观察法针对两个80后家庭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以研究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业冲突是中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最常发生的一类亲子冲突。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青少年在成绩冲突、日常学习冲突以及间接学业冲突中的不同判断及其对解决策略和解决结果的影响,描述青少年视角中学业亲子冲突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成绩冲突事件的道德判断促使青少年采用顺从性的解决策略,解决结果为顺从父母主张;在日常学习冲突中,青少年的判断同时包含个人判断和道德或习俗判断,道德或习俗判断驱动青少年使用顺从性的冲突解决策略,形成顺从父母主张的解决结果;青少年对间接学业冲突的个人判断则使青少年采用多种冲突解决策略并最终实现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18.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季·凯·斯莱奥克(J·K·Shryock)曾把我国古代的一本专著编译出版,译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引起出版界及政界的广泛关注。这本专著就是我国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思想家刘劭的《人物志》。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劭详细分析了才能与性格的关系、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及个性对成才的重要意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才的发现、鉴别、培养、选拔和使用,在我国人才学与心理学史上独树一帜。三国时期的王三省赞誉这本书“修己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亲子分离式的劳动力迁移,并在迁出地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照顾和监控,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的青少年的学习表现、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都要差于其他青少年,进而使得他们有更高的犯罪倾向。来自65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很好地支持了以上假说。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显示,人口迁出显著增加了迁出地的青少年犯罪,人口迁出率每增加1%,迁出地青少年犯罪数将增加8.6个百分点左右,青少年犯罪率将增长7.8个百分点左右。回归分解发现,人口迁出率也是扩大各地级市青少年犯罪差异的因素,其中,人口迁出率对青少年犯罪数差异的贡献率达13.93%,对青少年犯罪率差异的贡献率为9.52%。因此,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可能需要深化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以促进劳动力家庭的整体迁移。  相似文献   

20.
鲁原 《学理论》2013,(20):71-72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父母、监护人、抚养人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作为父母,即使是在生活中,细节上只要有孩子在场,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道德标准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