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务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义,法治政府的内涵决定了法治政府必须是诚实守信的政府.当前政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现代法治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建政务诚信建设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干部诚信体系是指教育、监督、考核、保障干部诚实守信的一系列系统机制构成的整体。干部诚信是政务诚信建设的基础核心,推进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关键要建立“四大体系”,即干部诚信教育体系、监督体系、考评体系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意见》指出:总结推广"诚信农民建设"活动经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培养诚信文化。从中央层面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  相似文献   

4.
政务诚信是指作为政务主体的政府及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履约践诺的状态和行为。既包括政府责、权、能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及政策的前后一致,具体体现为制度供给、履约、政务人员依法履职的诚信等,也包括社会公众对政务主体行为道德诚信的评价。公民道德素质是指公民在调整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质和行为。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表现,政务诚信对公民道德的素质提升具有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旭 《理论建设》2012,(1):59-62
中国社会的"造假病",日益冲击着整个国家的社会诚信体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发展、制度缺失以及社会变迁。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精神,应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以及个人诚信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富玉 《求是》2012,(4):25-2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农民,作为人口最多的群体,其诚信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  相似文献   

7.
曾智山 《学习导报》2014,(14):10-11
“诚信无价金不换。”诚信是社会管理的第一资源、道德建设的第一要义、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湖南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建立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服务和信用激励惩戒也取得一定成效,社会信用意识大幅提升,信用环境不断优化,为富民强省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为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湖南将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8.
古有"一诺千金"之说,说到做到,是诚信的本义。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涉及到的是道德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涉及到的是企业形象和利益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则是公信力问题,事关经济发展、民心得失、社会和谐。为此,荣成市自2012年启动了"诚信建设年"活动,着力推进以"政务诚信"为先导的诚信体系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有诺必践"的诚信政府形象。诚信建设活动开展一年以来,诚信之风吹遍荣成大地,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工作满意率直线上升。截至目前,荣成市事项办理实现了"三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的关键是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认同,政务诚信建设的关键是公职人员的政治行为必须要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大公无私。提升政治认同最重要的前提即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完善诚信制度、提高政务公信力的同时,积极营造诚信氛围推动政务诚信,使政府与社会在一个良性生态互动中提高政务诚信.提升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1)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首先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蹈西方社会契约型信任的老路,找到能够推动信任体系改进和诚信文化型构的中间力量——政务诚信;同时需要找到使政务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提升的行动主义路径——政府及各类行动者作为诚信规则体系及信任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制造者和改革者,引导社会进程并改变诚信文化结构与信任规则体系及类型,完成以政务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提升的目标。其中,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在行动主义视角下聚集社会治理体系中各类行动者的资源,以"元治理"的定位鼓励、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在不同平台、用不同方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相互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起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与公民国家需要的良好关系,完成政府信任资源与政治文化相互的构造过程,以政务诚信建设引导、培育社会精神与文化。这就需要形塑具有公共精神的行动者,造就具有包容精神和行动能力的服务实践者。要在公共生活的健全中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在行动主义的合作治理体系建设中"导(道)之以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