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26-2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在沪举办了“第七届中亚局势与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研讨会,来自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俄罗斯中亚与外高加索研究所、塔吉克斯坦战略研究中心、俄塔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中国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有关研究机构的近40名中外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中亚形势、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组织框架下的多领域合作、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环境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关于中亚形势。与会学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初步建立中亚国家政治风险量化分析模型,对比分析2008年与2012年政治风险变化,试图定量分析当前中亚存在的政治风险及对未来走势进行预判。本文认为,当前中亚政治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升幅不大;未来中亚发生"街头政治"的可能性增加;中亚国家的社会问题比较严重;乌兹别克斯坦风险形势变化大,其稳定受到挑战;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呈"高风险、高稳定"特点,吉未来发生族际冲突、反对派势大、强力冲击政府的可能性将逐年增加;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可能发生低烈度武装冲突;阿富汗北部的乌伊运和费尔干纳谷地的宗教极端势力将威胁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发生,特别是美对阿富汗塔利班开战后,中亚地区成为国际反恐怖军事行动的“前沿阵地”,美国的飞机和陆战部队乘机开进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塔利班垮台后的阿过渡政府于2001年12月22日正式理政,阿反恐怖斗争接近尾声,但美及北约国家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却有增无已,使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势力均衡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重新升温,主要得益于各国集中精力落实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较大改善、乌兹别克斯坦调整对外政策和中俄在中亚加强协作。与此同时,受阿富汗局势、大国竞争以及中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等因素影响,中亚一体化道路仍困难重重。与其他独联体成员因独联体发展缓慢而另起炉灶不同的是,中亚发展内部一体化合作总体有利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有助于探索实践"上海精神",二者相互促进,而不是掣肘。中亚地区内部一体化是顺应形势需求的自然进程,符合上海合作组织追求的合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一直错综复杂。近两年,两国关系逐渐升温,其发展有特殊的地缘、历史基础及现实需要。作为地区大国的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对维持中亚地区的安全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国际地位、外交政策各有特色。今后,两国关系将出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其间意欲获取中亚地区主导国地位的意图、边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及移民问题仍会不同程度影响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亚形势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9·11"事件之后,中亚地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亚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空间依托,中亚形势的变化不能不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中亚形势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角度,对中亚形势变化的特点、中亚形势变化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吉乌铁路(全称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最终路线设计为:起自中国新疆的喀什站,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山口,再经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卡拉苏,终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铁路全长约50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175.9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278.1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约50公里.①它由于能够改善中亚地区和整个中国西部的交通状况,打通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通往西亚和北非、南欧的便捷通道,因此被寄予重望.  相似文献   

8.
中亚油气资源与开发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已经探明和潜在的主要油气储藏地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里海地区,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仅有少量油气储藏.但是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陆地上具有与东、西、南、北直接连接的优越地理条件,为该地区油气资源外运提供了方便.尽管与中东等老的世界油气开采中心相比,中亚油气开发目前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丰富的资源储藏、适宜的开采条件和较便捷的运输潜力使它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开发的"新基地".  相似文献   

9.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多次调整外交政策,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外交决策因素及其影响,旨在揭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特点和走向.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属于"总统寻觅式外交",总统作为决策者是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总统的外交行为目的是寻觅国家利益,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安全利益.由于外交目标结构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统寻觅式外交"在追求子目标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中断或转折,表现为外交方向的摇摆.  相似文献   

10.
一"当代中亚学"的定位与一般情况 当代中亚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基本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后起步的.由于中亚地区对世界格局和中国都日益重要,因此受到重视,学科建设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1.
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不断推进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是乌对外交往的重点,同时美国视乌为担当中亚地区领导的首选国家,是地缘政治的支轴之一。但两国关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不断演变,并对中亚地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于2002年3月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关于"亚信会议"专题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哈萨克斯坦驻华使节约40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今选发哈萨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哈比特·拜扎诺夫参赞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中亚政策从最初的"北向政策"到"扩展的邻国"再到"连接中亚政策",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安全、能源、潜在市场与大国角色是印度中亚外交的重要诉求。通过双边与集体双模式互动,印度"连接中亚政策"在反恐与防务合作、发展伙伴关系以及关键联通节点建设等领域收效显著,但囿于缺乏直接陆路通道,双边经贸合作未达预期。随着"莫迪2.0"时代开启,可以预判莫迪政府将通过提升地区联通、深化反恐与安全合作、借力大国中亚政策以及借重多边机制等举措深入推进"连接中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图片报道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治理经验比较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7月9日在京举行,各界学者6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会见了来京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鸟兹别克斯坦总统国家管理学院院长阿卜杜瓦希托夫一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中亚地区先后出现了5个新兴的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由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背景,而日臻受到世界的关注.近些年来,"中亚热"呈持续升温趋势;作为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毗邻,中亚地区的形势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五国独立10多年来,取得了不小成就,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存在不少问题;作为转型国家的中亚五国,因其具体国情的差异,经济体制转轨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转轨的本质特征和准确地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对中亚五国的经济体制转轨与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模式做了有益的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亚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缘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大国关系变化、战略力量格局重组乃至能源供需关系调整等重大因素的消长,都会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政局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9·11"事件之后,美国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并借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向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派遣军队.尽管美国一再表示,它对中亚地区并无军事上的兴趣,并承诺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结束后一定撤离,但目前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地区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待进一步观察的只是存在的方式和规模的问题.这一事实本身已对中亚地区原有的战略平衡构成了几近于直接的冲击,使苏联解体以来形成的地区大国影响格局被打破,并将对中亚各国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成为5个独立的国家。独立以来,激进的伊斯兰宗教势力迅速泛起,严重地影响了这些新独立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并成为世人瞩目的一大焦点。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稳定的关键。它拥有该地区最多的人口和最强大的军队,与其他4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阿富汗接壤。其90%的人口是穆斯林,余下的人口几乎都是俄罗斯东正教徒,这基本代表了该地区的宗教人口构成情况。①然而,独立10多年来,这个国家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定,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几乎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调整了国务院地区局的划分,将中亚从欧洲局并入南亚局,改名为南亚和中亚事务局,任命原国务院发言人里查德·鲍彻为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此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机构调整,而是反映出美国中亚战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明一个以阿富汗为中心,涵盖中亚和南亚的美国"大中亚"战略新框架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新任驻华大使赛义多夫到访我院,苏格院长及欧亚研究所所长陈玉荣、副所长李自国参加会见。双方就中共十九大与中国外交政策、中乌关系、中亚地区形势等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美俄战略争夺加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中亚形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