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金融改革方案对金融监管模式与机构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是以"双线多头"监管为最大特色的伞形金融监管模式.美国总结这场金融危机教训,在联邦层面对金融监管模式与机构设置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美联储的权力,特别是由其对一级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并表监管;由现有和增设的职能监管机构对各自职能领域实行职能监管;增设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金融消费者实行定向保护监管;由金融服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协调和监督.美国这次金融改革的一些方面,特别是对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实质并表监管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监管改革方案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年6月18日,美国政府发布题为"金融规制改革:新基石"的金融改革方案,2009年7月22日,美国政府向美国国会递交"2009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议案,对前者进行补充和完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并表监管,建立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提高国际监管标准和加强国际合作.美国的金融改革方案对我国银行监管、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创新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要任务开始由采取短期政策措施以遏制危机蔓延和深化转向金融监管立法制度改革,以此修复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美英及欧盟世界三大经济体先后颁布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折射出国际金融监管立法改革的新动向。其中加强系统性风险监管和加大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成为改革重点。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突出解决系统性风险监管薄弱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涂永前 《法律科学》2010,28(3):160-168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奥巴马政府酝酿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其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设立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对于金融监管法律存在诸多缺陷、金融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到位以及没有构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来说,美国2009年《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法案》在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及存在系统性风险金融产品及服务监管方面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5.
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将间接融资直接化,打通了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但其系统性风险的放大功能对流行的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也提出了严重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即彰显了现有监管模式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缺陷和失败。反思次贷危机的根源,本质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的严重失范。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以信息监管为中心,以此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全程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林声  罗劲 《法制与社会》2010,(26):104-105
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地金融监管改革,并于2010年7月15日通过了最终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全面有力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结合其改革进程,分析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并探寻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迎霜 《现代法学》2011,33(3):91-98
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一个应该关注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将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改革措施值得我国借鉴。我们应准确界定我国"金融消费者"的范畴。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路径应当是:将金融消费者保护确立为金融监管的基本职责,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本法,但更倚重于金融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因监管失利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预防所谓大而不倒(Too-Big-To-Fail)的超级金融机构经营失败而引发新的系统性危机,同时,为了保证充分的信息披露、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欺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Act),核心内容包括设立消费者保护局、限制金融衍生产品的业务和沃尔克法则。该法案的内容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银行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百年的金融监管历史来看,金融监管面临两难的选择.在新形势下,中国金融制度应当引入新的风险与安全理念,实现更加开放的风险与安全平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共性的地方越来越多,风险的传导性也越来越快,但相天的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规模的混业经营应该是不可能的,可以进行狭义上的混业.金融产品创新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使用得当与否.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环境问题,是资产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面临的重大困难.以消费者为本位对金融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少的,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通过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能够促进金融市场持续繁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难题是没有国家制度、政策支撑,国家现已开始把会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出救急救穷转为救小.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规避经济风险,有利于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产生大量就业和社会财富积累,最积极的作用是融资.关于银行破产标准问题,有学者建议应实行监管性标准,这一标准把监管机构置于破产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它对于监管价值的实现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繁荣,而金融市场固有的失灵和缺陷亟需公权力予以监管。这种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最终促进构建公平、有效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B. v. C     
  相似文献   

17.
C.S.I.全攻略     
  相似文献   

18.
19.
Max Young 《The Law teacher》2013,47(2):145-150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aw schools should seek to foster a legal profession which takes ethics serious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it may promote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its students. Having examined how legal education currently fails in this regards, it explores competing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argues that law schools should seek to start students on a ‘moral apprenticeship’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moral character to equip them for the ethical challenges of practice. The article then looks at the extent to which ideal methods for promoting moral development can be implemented given the current climate in leg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it argues that an excellent and viable means of ass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is through student involvement in live‐client clinics, particularly if they are run on an extra‐curricular basis.  相似文献   

20.
Ybarra. Ugh.     
The last time the Ninth Circuit decided an exclusionary land use control case, there was no clear-cut victory for either side, the result in Southern Alameda Spanish Speaking Organization v. Union City, 424 F.2d 291, 22 ZD 246 (9th Cir. 1970) being that the Chicano, low-income housing group did not get to use the site it wanted, but the court opined that Union City had to provide some sites somewhere. But in Ybarra v. City of Town of Los Altos Hills, 503 F.2d 250, 26 ZD 426 (9th Cir. 1974) the plaintiff Chicano group lost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