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落实回良玉书记“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和季允石省长“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几个领域,有所突破,形成若干高峰”的指示精神,省人事厅党组对构筑我省人才高地的调研工作做了精心部署。根据厅里统一安排,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会同专家处等组成两个调研小组,分赴苏州,无锡、镇江、泰州、盐城5市和省教委、省电子厅、省农林厅等12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就围绕如何构筑江苏人才高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摘要刊登如下,供阅研。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时代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强弱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的多少。江苏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首先要实现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构筑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使高层次人才成为江苏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3.
祝木伟 《群众》2023,(12):49-50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振兴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的“高原高峰”。  相似文献   

4.
《人事管理》2000,(12):4-5
为在21世纪初叶把江苏建成人才强省,“十五”期间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的建设需要制定和实施一整套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政策体系。我们认为,构筑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的政策体系,主要应由以下十项重点政策组成。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9)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苏如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真正使创新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此,李强书记指出,江苏的创新发展要走出自己的路径、创出自己的特色,应当是植根实体经济的创新、立足开放大省的创新、发挥科教人才优势的创新。构筑江苏特色的创新大厦  相似文献   

6.
郑晋鸣  张金凤 《群众》2013,(5):I0049-I0050
近年来,江苏以教育储蓄人才,靠人才发展教育,用教育推动经济转型,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把科教优势转变成了现实的发展优势,成为江苏推进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群众》2021,(7)
正2020年底,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讲话中,连续提出"五个怎样"的发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带着强烈的解题意识,把文化文艺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大力度推动江苏文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2021年,江苏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五个怎样"谋突破,加快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相似文献   

8.
赵永贤 《群众》2011,(6):19-20
人才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最可依赖的资源、最可争创的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今年初颁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  相似文献   

9.
丁旭初 《群众》2013,(11):77-78
高技能人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这对处于“两个率先”进程中的制造业大省江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练月琴 《群众》2010,(9):46-47
<正>人才是第一资源。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是江苏发展的根本大计,省委始终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江苏发展的主战略。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把蕴藏在广  相似文献   

11.
谭军 《群众》2013,(8):59-60
面对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如何在全球视野中构筑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江苏在全球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永贤 《群众》2010,(11):24-26
为政之道,在于得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回顾过去,亮点不断,精彩纷呈。放眼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为此,本期刊发一组对我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人才战略进行盘点和分析的文章,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江苏省昆山市最大的财富、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铺就了“昆山之路”。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亿元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提高载体孵化功能等举措,建设人才高地。推进自主创新。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专以上人才总量超过19万人.1人人选国家千人计划,17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6人人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0人人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了人才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作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6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对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出了部署。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一年来全省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是党中央对江苏新世纪初发展的总定位、总要求。江苏要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江苏是经济大省,更是科教人才大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态势,必须加快完善人才培育、引进、评价、使用等政策机制,构建凸显江苏特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江苏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重大部署,加快推动南京、苏州、无锡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高水平人才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人才强国建设中探索“江苏经验”、作出“江苏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清华  王亦晨 《群众》2011,(10):38-39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建设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苏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在人才的培养、选用、引进、激励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两个率先”和文化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江苏文化人才既当宣传员,围绕中心“鼓”与“呼”;又当建设者,站在中心“闯”和“干”,切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8,(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做好科技工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服务好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本刊记者特采访了几位两院院士,请他们畅谈对江苏创新发展的感受与看法。江苏创新应在"高原"上构筑"高峰"祝世宁党的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创新发展都更加重视,江苏经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37-38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指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这是江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江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新的战略优势的必然选择。面对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新责任、新使命、新担当,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用功发力,让改革创新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松汉 《群众》2010,(11):28-29
<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省今后10年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省;2020年,把江苏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是在世界激烈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