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近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过程,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市化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城市下岗转岗人员的增多,企业用工基本饱和,各大城市为优先安排本地人就业,对外来民工就业加以种种严格限制。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劳动力3.5亿人,其中1.2———1.5亿为剩余劳动力。我国现有耕地19.…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培育和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根本措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现有大中城市就业压力的明智选择,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着重从布局规划、投资体制、配套改革、用地政策、管理体制、区划调整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步伐的具体措施,进而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既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民经济存在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突出矛盾的深刻根源。党的十六大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方向转移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要求,指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  相似文献   

5.
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除了人均GDP这个基本指标以外,国际上还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到60%以上。2002年贵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为80.64%、全国为50%,贵州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贵州是24.3%,全国占39.08%,贵州又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从这些基本指标来看,贵州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大力减少农业人口,“农民市民化”无疑…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特色小城镇职业教育是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治本之策,为了促进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构建起有效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积极构建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小城镇职业教育起步阶段的政府推进保障机制,构建公共财政、企业和社会的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格局。  相似文献   

7.
湖南城镇化之路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年,从上到下对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镇化”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名词之一。湖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如何作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显然要下一番苦功。一从全国排位来看,我们显然落后了我省迈出城镇化建设步伐,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省市镇人口由593.86万人增加到19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11.5%提高到29.75%,提高了18.25个百分点,年均0.83个百分点。从纵向来看,我们在一个较差的基础上,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如果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我们就很难乐观。除上海、北京、天…  相似文献   

8.
试论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灿云 《探索》2003,(6):69-72
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不仅是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的简单过程,而且是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手段.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民的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加快推进城镇化,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这一根本问题,首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经商务工致富,能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阐述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加速增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图片报道     
清镇劳动力转移先培训后输出清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坚持“先培训,后输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目前,全市有农村富裕劳动力8.98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0.6%。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清镇市从1987年开始着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劳务输出工作,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8.5万农民外出务工,约占农村富裕劳动力的94.6%。2005年至2006年7月,清镇市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63期,培训8633人次,每年均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500多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20%以上。图为清镇市委组织部、人事局举办的农…  相似文献   

10.
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日前下发《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国发〔 2001〕 6号 ),我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新政策出台。   一、目标和原则   通过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同时,为户籍管理制度的总体改革奠定基础。   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 )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今后 5年,我国乡镇企业将新增 1000万个就业岗位。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增多,将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根据有关规划,从今年到 2005年,我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年均增加 200万人,到 2005年将达到 1 35亿人。   据介绍,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 4 7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就达 1 6亿人。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人增加的主要途径。近 5年来,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人占农民人均纯收人的比重增加了 4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将新增岗位千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高达40%,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占农村劳动力的30%,另外还有6000-7000万跨地区流动的农村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在二亿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农村至少还有一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20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350万左右,每年增加630万,如果同期乡镇企业每年能解决500万个就业机会,那么十年累积还将出现1350万劳动力剩余。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收潜力非常有限,大中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如何化解城乡就业矛盾,如何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妥善处理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农村劳动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城就业方式向非农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转移比重也有40%左右。这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施虹 《前线》2003,(12)
我国人口的70%分布在农村,人多地少,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遇到了许多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我国和我省的城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小城镇在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人口素质,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推进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的战略高度。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我省跨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