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四师七十二团五连职工曹建平、冯玉兰夫妇20年如一日地照顾着毫无血缘关系的王家荣老人,使老人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在当地广为传颂。王家荣老人是七十二团五连的退休职工,今年已经97岁高龄。他和老伴一生没有生育过孩子,抱养了一儿一女,儿女们由于工作的需要都不在老人身边。王家荣与冯玉兰的养父  相似文献   

2.
曲啸,一个在坎坷中始终执著前行的传奇人物、一个曾经被判20年徒刑的囚犯、一个蜚声全国的著名演讲家,他曾经被迫两度离异,最终历尽千难万苦才与妻子冯玉兰破境重围。10年前,他突发脑梗塞,成了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的近乎植物人的人。今天,他不仅能站起来蹒跚而行,能随着妻子一句一句地讲话,而且能用左手写书法。没有妻子冯玉兰的悉心照料,就不会有曲啸奇迹般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肖兵 《党史纵横》2006,(3):56-57
2006年1月18日,辽宁老干部大学礼堂座无虚席,台上一位老人真诚的讲演打动了台下上千听众的心,不少人泪花流动。他就是78岁的吴庆云。他于1986年创办了家长学校,1995年又创办了离异家长学校,20年来他授课人数达120余万人,挽救了无数家庭,原来的孩子也成了家长继续听他讲课。他被  相似文献   

4.
<正>金秋时节,走向普定县白岩镇兴农村汪希文家,听到马达声,一个清瘦矍铄的老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神采奕奕。眼前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传奇人物、今天要采访的2000年的全国劳模82岁高龄的汪希文老人。说明来意,老人的话匣子打开。汪希文出生于1938年,15岁就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模范儿童团员,如今,四代同堂的老人未曾想到过,从那时起,"模范"与他的家庭结缘扎根。在交流中,汪希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过过苦日子的人。老人说起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5.
路蔷 《广东党史》2005,(2):15-16
日前,笔者采访了周恩来当年的勤务员李学文老人。当问及他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情况时,77岁的李学文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显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愉快的相识李学文1927年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12 岁时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勤务员。1940年4月  相似文献   

6.
正二胡、板胡、笛子、唢呐、小提琴、葫芦丝…..这些乐器对于四师七十一团七连职工王建平来说,信手拈来就能演奏出一段优美的曲调,这个今年53岁的普通职工对音乐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这种爱好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色彩,也因为这种爱好他成为了该团小有名气的演奏明星。王建平1950年出生在七十一团七连,是家中的老大,他对音乐的爱好多少受到家庭的薰陶。王建平的父亲王敬珍是一名老党员,2012年获得感动四师人物,这位老人生前就是连队文艺骨干,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王  相似文献   

7.
在已建起10余年100多平方米的三间土坯房内,居住着一个宁静的家庭:妻子陈红艳、丈夫任长军、女儿任晓雨,老人冯俊安。这个家庭,咋看是爷孙三代。其实不是,今年已经72岁的老人冯竣安与这个家庭非亲非故。而任长军、陈红艳夫妇已无偿照顾他12年,更何况老人视力不好,已于去年全部失明。  相似文献   

8.
褒贬录     
<正>耄耋老人忠于党特殊党费表衷肠去年七一,庆安县勤劳镇教育党支部85岁的离休党员吕辉,骑着旧自行车来到县委组织部,交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今年七一,吕辉又交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在吕辉看来,交纳特殊党费表达了他对党的忠诚,在有生之年,他还要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刘晓伟)  相似文献   

9.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有一位96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大家都感叹老人有福气,摊上了一个好儿媳。王凤仙就是人们口中的好儿媳,王凤仙今年57岁,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结婚以来,她从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争吵,虽然公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省孟州市农坛路128号,住着一位党龄只有一年,而年龄已经67岁的老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微妙的社会关系使这位老人历经坎坷;而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性格又使她矢志不渝,苦苦追求50年终于加入党的组织。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孙女吴梦华。吴梦华1932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她的舅公陈独秀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后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停职,由于他继续坚持错误攻击党的政治路线,并成立托派小组织,继而被开除党籍,抗日战争中病故。她的父亲吴季俨早年就读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后留学德、法等…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88岁的吕辉是庆安县勤劳镇二道岗农业中学的一名退休职工党员。2017年9月25日,他拄着拐杖来到庆安县委组织部,把2000元特殊党费交到组织部工作人员手中。老人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这已经是吕辉老人连续四年缴纳特殊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干部家庭,也是一个不寻常的老革命家庭。在西间屋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半身像,这是1980年,老人在应邀参加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时,王光美夫人送给他的。这位老人在革命生涯中,与少奇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刘少奇同志的老卫士长、太原重机厂已故的离休干部李常有。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人老年,城市中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家庭逐渐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家庭总数的22.83%。按普查结果计算,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0月30日,92岁的方绣云在河南郑州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方绣云本是一位普通平凡的老人,因她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儿媳的特殊身份,加之杨靖宇烈士唯一儿子37岁就因病离世,她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对子女严格要求,而备受人们尊敬。2014年,方绣云被评为郑州市"十佳母亲",其四世同堂之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12月12日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元旦,大庆市一户四世同堂、四个姓氏的特殊家庭. 年逾八十的邵玉华老人总想下地多干点儿活,也好让儿子和儿媳少挨些累.怎奈,儿媳说啥也不让,而且交代老太太的重孙女李锐:一定照顾好太姥.10岁的小李锐得令后,围着太姥姥转开了--"太姥,给您茶水."太姥,您吃个苹果……"看着眼前这幸福、祥和的一家人,老人的思绪不禁回到了让她刻骨铭心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初春,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内蒙古大学,轻轻地叩响了著名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学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叔磐教授的家门。由于事先约定,年已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早已柱着拐杖、面带微笑地等候在门口,并热情地把我迎入他朴素而简陋的书房。随着老人铿锵有力、滔滔不绝的话语,我被渐渐地引入他的回忆之中……1914年3月,王叔磐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穷苦的家庭,就在他四岁那年,一场疾病给他留下了终生残疾──右腿小儿麻痹症。生活的磨难使王叔磐过早地懂得了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他不畏艰难,刻苦自励,发愤读书。为了求学,他骑…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三师四十一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8年来,维吾尔族儿媳妇尼沙汗,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称作爸爸的周生才老人。今年98岁高龄的周生才是汉族,和尼沙汗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长时间的相处、照顾,使他们之间有了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浓厚亲情——一故事得从1945年说起,这一年,31岁的周生才和米秀芳结婚了,结婚时米秀芳还带着2岁的儿子刘建国。周生才是汉族,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是良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5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他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2002年3月的一…  相似文献   

20.
于庆军 《党课》2014,(22):90-92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他还特别举例说明了家庭的社会功能。他说:”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全国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