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借助动物书写表现了一系列与民族命运、民族生存、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生命形态息息相关的情感。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心理,作者以"物"观人,以动物命运反映民族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所做出的命运博弈,折射出民族传统习俗与未来变革之间的不断碰撞;另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倾向,作家们企图让动物站在一个与人类"错拥"的位置,来揭示民族人性中的伪善与猥琐,突出民族生命意识的原生态和民族生命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情感断章     
叶水 《公民导刊》2009,(5):53-53
诗人北村说:情感比实际生活重要得多。这样的判断,可能很多人会把它仅仅当作诗人的呓语。而我至少可以肯定,一份好的情感一定能超越实际生活并赋予凡俗人生以意义。情感也是有品级的。简单的说,"上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相互应答,即便身在天涯,却心在咫尺;"次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部分应答,有时咫尺天涯,有时天涯咫尺;"下品"的情感是呼唤者与被呼唤者的应答通道常常堵塞,甚或应答错位,身在咫尺,却心在天涯……  相似文献   

3.
何武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120-127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他们以服饰为容器,以针线为媒介,以图案为"语言",将本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乃至爱与恨都绣在衣服上,镌刻在心里,针针线线都浸透着这个民族太多的情感,与其说他们是在绣衣服,不如说他们是在叙写着厚重的历史,记载着不朽的文明,倾诉着千年的情感.正是由于苗族服装这种"语言"的功能以及寄寓的情感以及对本民族语言极其一切标志的维护心理和态度;苗族服装才会呈现出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服装少有的"规则性",才会成为文化的表征,情感寄托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与完善人性方面,它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统一,即主体与工具的统一.可是,我们却并不乐观地看到,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呈现"弱势"的事实和被人为搁置的无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情感教育的研究,探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情感教育"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2001-2010年的数据库检索到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简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发现,情感教育研究逐步拓展;在学科教学、情感教育基本理论、班主任管理及班级建设与情感教育等方面研究较多,在情感教育思想、具体类型情感的教育、特殊群体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研究较少。最后,本研究就情感教育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虹 《求索》2015,(1):183-187
汉字的书写深受器物载体的影响,其美学风貌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陶片甲骨上的书写,青铜碑碣上的书写,简牍绢帛上的书写,纸张上的书写和计算机书写。陶片甲骨上的文字稚拙古朴;青铜碑碣上的文字圆润凝重;简牍与帛书上的文字舒展流畅;纸张上的挥毫泼墨使汉字的书写成为了一门艺术;而数字化时代计算机"书写"的出现,更是让书写者可以任意挥洒个人的情感和意趣。  相似文献   

7.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困惑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8.
"领导力就是竞争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开始意识到"领导力"的关键作用.除了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之外,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有意识地培养情感智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情感智商(EQ),又称情绪智力或情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不婚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个体化理论对女性的情感生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不婚女性在脱离传统制度约束之后,在情感世界中建构了"以我为中心"的情感互动原则,对待爱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感态度,其中以情感无用论、情感游戏论、情感简化论为代表。为弥补情感的缺失,不婚女性会选择通过寻求替代物的方式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情感的视角对女性生活的解读能进一步发掘中国不婚率上升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魏义霞 《求索》2014,(9):159-163
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一样,梁启超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但与其他人所不同的是,基于心学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趣,梁启超对情感推崇备至,提倡并重视情感教育.他所提倡的情感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心理教育,以培养仁者人格和树立“‘仁’的人生观”为宗旨,最终目的则是使人臻于不惑、不忧、不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佟昊 《前沿》2006,25(10):220-221
本文由古人的"比兴之辩"入手,列举前人有关比兴的经典定义,并揭示"兴"体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通过对<管锥编·关雎四>中"诗之‘兴'全无巴鼻"观点的分析,找出了钱钟书先生论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疏忽,并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笔者认为构成"兴"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物象和情感,"兴"与全诗有着深层的情感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于淼 《传承》2008,(14):62-63
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与完善人性方面,它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统一,即主体与工具的统一。可是,我们却并不乐观地看到,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呈现"弱势"的事实和被人为搁置的无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情感教育的研究,探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行为选择具有评价作用、健康的心理形成具有调节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晓之以"理",以"理"导"情";动之以"情",以"情"激"情";表之以"言",以"言"传"情";赏之以"美",以"美"育"情";处之以"境",以"境"生"情",付之以"行",以"行"固"情".  相似文献   

14.
李利 《求索》2012,(9):220-222
西方情感人类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勃然兴发,本文以源于摩尔根的自然主义和博厄斯的相对主义这两大范式来梳理情感研究文献。那些关注情感普同论的研究者将感兴趣于行为学和进化论、心理人类学和语言学;而那些关注情感中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研究者则来自于民族心理学和社会结构论。保持情感研究的文化视角拓宽了人类学家的视野,使情感超越了精神生物学的框架,达至情感的社会与文化理解,进而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台声》2019,(20)
<正>这是一篇考察陈映真"中国情感""中国立场"的由来与价值的论文。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有趣且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具备了"日据""本省人""入狱""对大陆当代社会发展的批评"这几个背景"要素"的陈映真,能够矢志不渝,终其一生坚定中国情感与中国立场?论文主体部分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作者发现,"白色恐怖"带来的伤痛、鲁迅作品(尤其是《阿Q正传》)的启蒙、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是陈映真少年时期萌生中国情感的重要原因。在陈映真成年后,这一情感又随着阅读左翼书籍、入狱等种种经历得到巩固与加强。论文随后进一步分析了陈映真的思想构造,  相似文献   

16.
情感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青少年对自我情感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情感资源完善自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情感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以青少年的情感特点和情感影响青少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感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荣"和"耻"都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荣"和"耻"的时代特性体现在"八荣八耻"荣辱观中.本文试阐述"八荣八耻"荣辱观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提出通过激发荣耻道德情感,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原子艺术家的创作多缘于虚饰情感,这种情感在性质上属于必然情感的范畴,但其艺术品所激发的却是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可分为现实型和理想型两种.数字艺术系统特殊的数字技术机制使得艺术家表达本真情感成为可能和可行,本真情感隶属于美的情感即自由情感;数字艺术品除了激发现实型和理想型自由情感外,还能激发超现实型自由情感.另外,数字艺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情感,这种自由情感源于数字艺术系统特有的双重虚拟互动性机制.本真情感、超现实情感和网络情感构成了数字美学的核心和数字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情感社会化是人们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制造.情感性质的两重性、情感发展的层次性、情感表现的角色性以及情感交流的整饰性等特征,是情感社会化的依据.情感社会化失调导致情感失范乃至情感犯罪等社会问题,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提高个人情商力和社会情商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消除社会中情感能力分配不均的现象,现时避免情感过分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张艳萍  ;刘海兰 《求索》2008,(6):64-66
和谐社会指由人所组成的社会有机体系统内部各要素及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协调运作,表现为一种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社会形态。公民情感是和谐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石和主观内化;公民情感的平衡发展必须以和谐社会的进步为物质前提,社会的和谐进步又必须以公民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注重加强公民情感教育和制度文化建设,以培育公民高尚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