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提升法治工作者队伍的水平,针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有新思路和新要求。所以,法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出一批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治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其中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目标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责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论,搭建起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系统理论。公安院校是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当以“五论”为根本引领,着力培育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3.
2019年在回顾总结和推进形成新法学的进程中具有显著节点和标志意义。中国法学会八代会在京隆重召开、中央政法委创新工作机制启动实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纪念新中国法学教育70年、全国法学教育"两会"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论坛的召开、法学院校纪念复办40周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受到高度关注、法科学生写作与职业能力训练得到普遍重视、法科学位授权点和一流专业建设稳步发展、法学家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实践、甘肃政法学院更名为"大学"等都是值得法学和法律工作者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法学教师参与法律实践,是公安法学教育改革和落实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拓宽校局合作机制的内容,与法院、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法律实践中去。教师参与法律实践,应当根据行业和学科特点,坚持针对性和实际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卓越法治人才建设推进,我国法学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传统法学教育还存在特色性、职业性、多学科融合性不足等人才培养问题,法学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有必要厘清新法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明确其通识教育、大众教育的学科定位,坚持师生双向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继而研究新法科的人才培养路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新法科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体制改革,提升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以改革培养方案为重要内容,以改革课程内容为关键环节,以改革师资评价为核心指标,精耕细作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法科教育。  相似文献   

6.
法学教育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现状并不能满足当前法治实践的基本需求,折射出有的教育模式有偏离实践教育基本方向的重大迷失。基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弊端,依托政法院校的天然优势,建立法学实习基地已然成为弥补这一缺失的共同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法学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经蔚为壮观,但是在数量趋增的背后却较难看到高质量实践教育的成效。因此,对现有法学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充分利用与资源挖掘,在实习基地与政法院校之间设置更为灵活有效的沟通衔接机制,根据法学学科的不同特点来打造专业化法学实习基地,通过规范化重塑来唤醒实习基地的应有机能则是未来完善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法律人,履行着整个法治体系建设主体构建的重任。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如下问题:法学教育定位不清,职业教育属性未能彰显;精英教育属性的没落,法律职业素质欠缺;道德教育缺失,法律职业伦理建构缺位;专门性职业技能教育缺位;培养模式不符合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因而,从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全面实施六年制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独立学院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因此,系统地探索构建法学实践教学,为法治中国梦实现提供了人才保障。但是,独立学院法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现存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实践课程建设及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有效利用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法律素质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普遍加强全民的法治意识以及对法律权威的认知成为各法律院校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们的法学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强调加强法治型人格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法学教育应为社会塑造出具有现代法治理念和精神的公民,使其作为法治建设的主体,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法治视野看,大学法学教育,除了遵循大学教育的一般共性和规律之外,还具有与法律职业具有紧密联系的特质;除了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之外,还必须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与技能;除了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之司法职业角度确定大学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该把握法律产生类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