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观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将语言粗野当成时髦,有些青年学生把刻苦学习当作“书呆子“,把“诚信“看作“老古板“,把遵纪守法视为“不会创新“,把“厚道“看作“无能“,凡此种种.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有约2000万,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内容环境、主渠道以及实践模式等进行全面渗透和整体推行.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决定》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给予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分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着重论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一战略论述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义一批思想过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具有双重功能,即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向社会贡献人、财、物力.而比较大学生的社会化需要和社会对无偿贡献的需求,该活动具有双重珍贵性和双重短缺性.为了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应该贯彻"双弱势原则",把弱势人群列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把弱势学生当作志愿服务的主体.而要贯彻该原则,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者还要改变心态和组织方法,加强同弱势群体的联系和对弱势学生的鼓励.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一战略论述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思想过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紧迫性。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他们基本具备了党员条件,发挥了一定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生骨干队伍中的中间力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  相似文献   

7.
2000年山东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山东青年的整体道德水平较高,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已成为山东青年社会道德的主流,但有些方面如自觉维护公共卫生、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社会”实践教育视角拓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为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应在关注大学生公寓园区这一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大学生"学习社会"教育观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园区自治、园区周边社区任职、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途径,建立"家门口的实习基地",让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青年生存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青年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出现新的变化。这些新问题、新变化对青年政策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确立"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十分必要。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在此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实现"青年优先发展",使青年民生和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地保障与维护,青年的创造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是广大青年工作者和全社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以"青年优先发展"为专题征稿,并从2011年第三期开始择优发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但现实其开展中存在着“项目化”缺乏、“功利化”倾向、“专业化”不够、“社会化”障碍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进而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就需要关注青年学生的基本诉求,强化实践育人,助推社会治理,强化主流意识认同.“大爱台州”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一个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的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及其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是我国志愿者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先锋实验样本"和"创新基地",当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效率不高、活动松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应对其性质和目标机制、运行方式、保障体系等进行重新审视和界定,同时进行"特色化、专业化、项目化、社会化、分众化"建设并引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尽快加强管理,把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成为在共青团组织直接指导下有效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发展,"集约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状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状况表示满意,能够回答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对香港"占中"比较关注,但不认同香港大中学生参与非法"占中"的行为,在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初步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最为坚定;对稳定的重要性、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有些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关注程度不够;对香港非法"占中"的关注和了解不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有关"三个自信"和普世价值的问题还存在模糊错误认识。针对大学生主流价植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80后"、"90后"为标志的"鸟巢一代"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的一代新人,在他们身上蕴含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元素.他们是主流的,又是非主流的;是社会的积极力量,又有不安定性甚至破坏性.这就给我们研究新一代青年带来了挑战.青年工作应从新的角度提出转变青年工作的价值、加强青年组织的建设、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民主建设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其主流在人类历史上显示了勃勃生气与创新活力。从系统论的视角看,青年运动与人—社会的发展关联互动,而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则决定着青年运动指向与运行方式。随着青年群体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地位变化,随着青年素质的持续提升,青年终将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而社会的"幼态化革命",将使人类"返老还童",进入"青年社会"。本文对青年运动结构要素及其演进态势分析与解读的尝试可能十分粗浅,但多少还是能为关注者提供一个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空间的虚拟性及主体的自由性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方便信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同时弱化了自我约束意识。网络环境中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应从三个角度出发:学生增强"自律",注重自身修养;学校加强"教育",积极进行引导;社会进行"监督",加强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反哺"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晚辈文化"向"长辈文化"倒流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对弱化"代沟现象"、实现亲子间的"视阈融合",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子代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长辈主流文化"、规范"青年亚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有些人把入党看作是捞取政治资本、谋取私利和特权的"护身符",完全忘记了党员的使命、责任和担当。由于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之"钙",纪律和规矩的刚性约束对这些人而言,自然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打"虎"拍"蝇",正风肃纪。要唤醒党规党纪意识,引导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随着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山东青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山东青年的整体道德水平较高,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已成为山东青年社会道德的主流,但有些方面如自觉维护公共卫生、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军力量,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各种教育载体,发挥新媒体作用,坚持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构建家庭、社会、校园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推进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落地生根,使其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新引擎",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对它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事件。而当代的大学生更是在大众文化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