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美是人的天性,青年对美的爱是人的一生中最强烈、最迫切的时期,向往美、追求美,这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突出的兴奋点.青年美育是运用美的对象对青年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然而,当前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却存在着不会实施青年美育的状况.我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不了解青年美育的特点,看不到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青年对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的鉴别、欣赏、认识和创造的能力,借以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趣。使青年能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摒弃低级、庸俗、愚昧趣味;追求积极向上、高尚健康的乐趣,对青年实施思想教育的同时,结合美育则可相得益彰。青年有了远大的理想,又明确了为其实现理想的前进道路以及应该掌握的科学本领,学习、工作、研究、创造的劲头自然大增,而优良的审美情操则会导致并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张美艳 《人民论坛》2010,(5):200-201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所承载的电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生活、习惯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审美影响主要是负面的。要从家庭途径、学校途径、社会途径这三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美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客观、全面、科学认识电视文化,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美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使初中思品课程实施美育教育成为必然。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自觉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一、揭示学科美的特性,注重美育意识培养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应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整合。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完善形成和谐之美。重视科学的途径,忽视了艺术的途径,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安教育的深入发展,从提高未来人民警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公安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为此,本文对公安院校审美教育的必要性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公安教育部门的重视。一、美育培养和提倡审美的人生态度,有助于青年学生超越个人局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美以真善为基础,美的对象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审美态度的含义是指美作为对象被欣赏时,不须求本质,不能讲实用。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7.
杨云萍 《求索》2012,(7):221-222,34
美育即情感教育。通过梳理美育的名称和定义,本文发现当今教育界现有的美育概念是不完善的,需要重新界定美育的内涵,美育应包括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审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教育改革中需重新构建审美与审丑互构的新理念,以走向美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德、智、体并列。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一次会上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学生具  相似文献   

9.
休闲是与人的生命相联系的体现美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当代青年为浮躁和功利的价值观所驱使而远离了休闲的真义,普遍存在的是表象休闲、虚假休闲和休闲的缺位.休闲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积极的生命创造活动.在生命的大视野中观照休闲,是提升和推动生命成长的动力.因此,进行生命维度上的休闲教育、提高当代青年休闲能力,不仅是当代青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我们民族审美能力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对公安大学生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德育无法取代的。德育偏重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美育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关育通过与心育的相互促进实现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美育是人格养成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具有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大功能。其中个体塑造是基本功能,即以具体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对公安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作用独特。公安院校开展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应以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主,以感性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为切入点,以建设公安院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归宿。  相似文献   

11.
汪风易 《前沿》2013,(4):195-197
美育与党课教育都属于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其教育都蕴含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目的,党课教学过程需要美育提供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提高教育有效性。融美育于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将审美渗入高层次政治理论、道德信念教育,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之美作为党课教育目标之魂,将理论的科学美、人文美作为党课教学内容的审美视点,将美育的形象性和愉悦性转化为党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审美的情感评价纳入党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估量中,使党课教育全过程达到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忽视审美教育会导致人的素质滑坡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主要局限在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对审美教育(美育)相对就不那么重视,实际上是取消了美育。在我们的大中小学中,都有一些艺术教育课程。但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美育,它着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结合音乐教学实践探析青年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培养人们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是教育事业和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教育应以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强化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四美”为中心,不断强化教育者的美学素质;以欣赏引导为手段,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美育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途。它对学生施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人生美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要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必须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使青少年在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趣味,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生力军。一、学校美育的形式学校美育实施的形式大致有三种: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与学校环境的美育。(一)课堂教学的美育学生在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封林  邹笑天  赵美蓉  李智 《理论月刊》2005,(11):165-166
高校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具有积极意义。首先,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其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再次,美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本文还对高校大学生审美实践的方法进行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那么,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各学科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让美育主动地、积极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自身的美化,这理应成为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情趣”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是当今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素养又由于主持传播活动的本质特点而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表层上体现为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声音美、语言美、外观美为受众带来的审美感受,深层上体现为主持人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人文关怀对受众审美情操的熏陶、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人性的完善。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队伍自觉认识到自身的大众美育主体角色,注重深层素养的锻炼与提高,内外兼修,加强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全部文化创造活动的漫长过程及其创造产品的复杂形态中,审美价值始终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目标和极力予以表现的内容.对青年来说,美,更具有特殊的魅力.因而在青年文化系统中,审美文化成为其中最直观、最活跃,最富于生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