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3月17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联合举办的“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贫富差距”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约瑟夫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演讲。与会专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在珠海举行“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论坛”时,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先生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非公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演讲。本文摘编自萧灼基先生的演讲内容。  相似文献   

3.
科斯与中国     
9月3日,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仙逝。在众多诺贝尔获奖者中,由他提出的科斯产权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影响既深远又巨大。本期专栏针对科斯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做简要概述,以此缅怀与中国有无限情缘的一代经济学泰斗。  相似文献   

4.
莫利斯·阿莱是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因为“市场理论和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对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获得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主要介绍了他在经济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及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杨瑞龙,1957年5月生,江苏昆山市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瑞龙在制度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改制、非均衡经济理论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被《中国市场》评为“影响中国市场的25位经济学家”之一。借11月26日杨教授到我院做学术报告之机,笔者就新制度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发展等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笔者:杨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西安。今天能就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问题向您请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总理埃亨在我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于9月15日来我院参观,并发表了题为“爱尔兰经济和中爱关系”的演讲,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现将埃亨总理的演讲摘要发表如下:我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进行演讲。我的这次访问是爱尔兰总理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  相似文献   

7.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罗伯特·蒙代尔首先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奠定了欧洲单一货币的思想基础。他率先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建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奠定了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影响的理论基础。另外,他也是通货膨胀、利率和增长理论、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的开创者,并与他人合作共同奠定了供给学派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事简讯     
1—6月▲ 3月12日新西兰驻华特命全权大使鲍迈克来我院作题为“新西兰与亚太地区”的演讲。刘山院长会见了鲍迈克大使。日本文化无偿援助考查团一行6人,在团长东洋大学文学部教授今田好彦先生率领下,访问了我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22日,以“青年·责任·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校50周年学术论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张晓华副院长主持,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先忠同志,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梁绿琦教授首先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顾问黄志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出席论坛的还有各省市团校的领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各系部的老师代表,学院四个主要的文科系部的学生代表,共计三百余人。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由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和美国德鲁克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21世纪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Frances Hesselbein)发表了题为“新世纪的使命管理”的演讲,提出了她一直倡导的“使命管理”的新理念。赫塞尔本认为好的管理是圆形的,而绝不是方形的。她称她自己所倡导的新型管理为“圆形管理”。  相似文献   

11.
黄华 《人事天地》2007,(12):10-11
基辛格“肚子疼”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此前中美最高层已有重大的信息交流,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对这次访问还不是很有信心,是把它当作一次必需的冒险来进行的。此行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即像七百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冒险。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与欧洲新秩序[奥]赫伯特·沙姆贝格编者按:奥地利议会副议长沙姆贝格教授应中国人民外空学会的邀请,于1995年5月来我国访问。5月23日沙姆贝格教授在我院演讲。本文是他的演讲稿。亲自了解和体验是对国际关系的最好贡献,我很高兴现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13.
3月27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举办2010年第一期“中国经济观察论坛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党校、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上市公司、高科技公司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4.
王越 《人事天地》2007,(7):17-17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 今年53岁,老公阿希姆·绍尔是一位量子力学教授。他十分低调,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他甚至没有参加默克尔的就职典礼。他俩于1998年结婚.目前没有孩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发展前景的争论在近10年中从未停止过。不同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国威胁论”,最近西方舆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崩溃论”,其主要表现是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里即将崩溃。西方的一些媒体也纷纷为之寻找注解,颇有蔓延之势。那么,“中国崩溃论”是怎样出笼的?“中国崩溃论”产生的原因何在?中国经济究竟是繁荣还是崩溃?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一、“中国崩溃论”的由来“中国崩溃论”原产于美国,最初是由两篇学术文章引起的。2000年,美国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ThomasG·Raw…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人事天地》2007,(7):49-51
约翰·库缇斯,一名38岁的澳大利亚残疾人,出生的时候医生断言他不可能活过24小时.建议他父亲准备后事。随后医生又不得不多次推迟预言,一周、一个月、一年……而今天,约翰依然健康地在全世界发表演讲。为什么他能逃脱死神的魔掌?为什么他能战胜癌症的磨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