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面临挑战,社会动荡甚至更有可能发生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不会步阿拉伯世界的后尘,最主要的是体制上的因素。第一,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转型没有做好,某些领导人可以统治几十年。而中国领导人换届已成惯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会步阿拉伯世界后尘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面临挑战,社会动荡甚至更有可能发生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不会步阿拉伯世界的后尘,最主要的是体制上的因素。第一,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转型没有做好,某些领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24):25-25
今春以来,阿拉伯多国政治动荡经久未歇,近日,《南风窗》记者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走访了中国阿拉伯研究的著名学者朱威烈教授——这次中东的变局,应该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不仅触动了处于伊斯兰世界核心地位的几个阿拉伯国家,而且波及整个伊斯兰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12):34-35
一、山西商帮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目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今春以来,阿拉伯多国政治动荡经久未歇,近日,《南风窗》记者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走访了中国阿拉伯研究的著名学者朱威烈教授——这次中东的变局,应该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不仅触动了处于伊斯兰世界核心地位的几个阿拉伯国家,而且波及整个伊斯兰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9,(22):35-35
中国在10月1日隆重庆贺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这一盛大庆典无疑会使一些人不爽,它们的意识形态倾向无法容忍一个“共产党国家”如此自豪。但是我们有必要客观看待中国,分析究竟什么原因使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贫穷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批评中国的人总是说,尽管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大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8,(16):8-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国家正在崛起都会受到美国的极大关注,如果印度大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势,美国也会马上掉头关注印度。当然,中印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会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09,(6):47-47
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以来,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受到了世界的重视和尊重。但世界是复杂的,也会有一些人打中国的主意,利用中国的厚道为自己谋利。  相似文献   

9.
皮尤研究中心在39个国家进行的一项新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美国的看法和对中国的看法迥异,但地区、国家不同,差异也很大。这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数据表,显示全球对世界两个最强大国家的态度转变,也让人一窥对中国和美国的民意的复杂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1.
开罗专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将于7月上、中旬对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李鹏总理的这次中东之行,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和阿拉伯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关系和友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西亚各国以  相似文献   

12.
薄智跃 《党政论坛》2010,(22):56-57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梦”,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就是把握住属于中国的发展强大机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就是把握住中国发展带来的个人事业发展与价值实现的机遇,能够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及其人民来说,“中国梦”的意义在于把握中国发展带给他们的红利机遇,享受中国发展影响世界的积极成果,在中国推动的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共同建设持续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世界近现代历史中,许多国家都进行过改革,有些国家改了一段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往回缩,有些国家则因政策陷入危机,甚至发生内战直至分崩离析。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改革开放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中国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世界最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18):16-16
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个严重缺陷 近30年来,中国人大踏步地走向国外,海外利益占据了我们国家利益日益增长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是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像十七大报告强调的那样,今天的中国发展和整个世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8,(10):26-26
1986年,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明了“巨无霸价格指数”,用各国麦当劳的“巨无霸”价格,来确定各国货币的真实币值。受此启发,在走访百国的过程中,我也大胆借用了“指数”概念,选了15个国家的6个项目(出租车、贫民窟、书店、军人、闲人、排队)打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以比较中国与世界一些典型国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红  黄德明 《学理论》2009,(5):103-10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晨最快的国家,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制胜诀窍,而东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东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组成了“10+3”的合作形式,其中尤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得最好。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已很成熟.但多侧重于具体内容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才是研究的目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对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理论分析却不全面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本文试图从整体的角度,再一次认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8.
刘韶 《学理论》2009,(30):25-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又结合时代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它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又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赋予社会主义一些中国特色的时代内容。在当代中国,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这个地广人多、历史悠久的国度里,我们的先人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民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绵延不息,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经验之一。 马克思曾说:“管理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古代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有识之士一般都承认“治国有道”。诸如儒家认为“治国无以礼,犹无耜而耕。”①道家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给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指引了方向,但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胜利,当时的革命理论已不足以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问题,因此列宁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则有了更多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同时也正是这种新的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