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感恩教育缺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探究感恩教育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虹霞 《青年论坛》2005,1(3):29-30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公民道德基础教育中不可遗漏的一环。本文从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入手,对在大学生中推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紫薇  李铭 《传承》2011,(25):44-45
随着社会中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讨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学会感恩不仅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也与其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大学生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他们淡忘。我们不得不深思:新形势下,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感恩教育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鹏 《青年探索》2008,46(1):35-3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是,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目前却十分薄弱。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当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引导大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先,为祖国争光,为人民谋幸福,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及培养对策——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力图为大学生感恩心理研究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而当代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亲情淡漠、人际关系冷漠、师生情淡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是其感恩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陈昌兴 《前沿》2014,(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人感恩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求。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把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教材中,需积极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融人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刘延华 《前沿》2013,(2):176-177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为角度,首先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实质内容,即感恩意识、感恩情感、感恩行为.其次论述了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现实意义,最后据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某高校受助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两者之间呈相关性。研究发现,受助贫困大学生总体感恩意识是积极正向的,女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受助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家庭学生;感恩意识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对高校受助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