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据媒体报道,4名在上海打工的安徽籍农民工遇车祸死亡。无锡市锡山区法院依据“同命同价”的法律规定.按工作地上海城镇居民的标准判令被告赔偿受害者家属230余万元。虽说农民工意外死亡令人痛心.但善后赔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受害人家属得到充分安慰,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2.
小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被某私企聘用。双方经协商同意签订了 3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 3个月,在试用期间月工资 300元。该用人单位决定对小李进行上岗前半个月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今年 8月初,小李结束培训,通过了考核正式上岗。 1个月后,小李觉得现任工作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于是向用人单位递交了书面申请,要求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3天后,企业劳动人事科答复小李: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给用人单位一定的经济赔偿。为此,企业要求小李赔偿培训费 1万元,赔偿解除劳动合同费 300元。企…  相似文献   

3.
《重庆工运》2006,(5):36-37,38
近年来,建峰化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技术练兵;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主辅分离进程,实现化肥主业借壳上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企业被评为“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企业连续7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主产品“建峰牌”被评为国家免检和重庆市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2,(2)
提醒一: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跳槽前30天应告之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规定》中明确:“劳动者违反提前30日或者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  相似文献   

5.
又到年终,跳槽热潮似乎降了温,不过,这只是表象。还有很多人心里揣着“小九九”:拿到年终奖,下年又跳槽,岂不“双赢”面对跳槽,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跳槽者困惑。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骨干,不声不响地就另谋高就,一不小心还会导致企业灭顶之灾,企业家们困惑。如何消除心中的困惑,我们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案例,并请相关专家予以诊断。  相似文献   

6.
潘荷花 《工友》2010,(5):42-43
不久,仲裁裁决下来,陆涛的前两项仲裁请求获得支持,提出的赔偿失业保险待遇损失却被驳回,原因是陆涛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又重新找到新单位,并没有失业,没有损失发生,其主张于法无据。。  相似文献   

7.
晓莲 《重庆工运》2009,(4):28-28
据《经理日报》载,重庆能源集团南桐矿业公司在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中,从提高职工工资薪酬和生活福利待遇人手,出台一系列“聚才、引才、用才、留才”措施,热情接纳曾经从企业“跳槽”的“外流人才”,并唯才是举,委以重任,为这些回归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发展平台。此举吸引了大批“外流人才”陆续重返矿山建功立业,成为企业生产建设中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8.
晓柳 《工友》2007,(1):10-12
主持人语:又到年终,跳槽热潮似乎降了温,不过,这只是表象。还有很多人心里揣着“小九九”:拿到年终奖,下年又跳槽,岂不“双赢”?面对跳槽,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跳槽者困惑。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骨干,不声不响地就另谋高就,一不小心还会导致企业灭顶之灾,企业家们困惑。如何消除心中的困惑,我们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案例,并请相关专家予以诊断。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工友》2009,(2):43-43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神话终归是神话,齐王做了没几年,韩信就被公司的老板娘吕后给收拾了,其职场生涯可谓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0.
光色     
阿闻 《时代风采》2006,(1):24-31
昆明是省会城市,也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就文艺创作而言,知名的专业作家不少,业余的写作高手就更多,作为后者,他们首先要供职于某个单位求得生存,然后才能抽空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间并不宽裕,精力亦被分散,难度更大,但其精神更为可敬可佩。他们是《时代风采》杂志可以依托的作者队伍,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反映职工生活,为职工服务,是昆明市总工会工作的特色之一。本期“昆明市总工会职工文艺创作专版”得到市工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杨丽同志亲自编导了小品,现场演出催人泪下。她们“受职工之托,忠职工之事,解职工之难,暖职工之心”的宗旨和精神,将被广大职工和读者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11,(1):I0001-I0001
郑州铁路局是拥有12万余名职工,2411公里营业线路,年运输收入200余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郑州铁路局工会强化建家工作创新发展,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路局先后被授予“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集体合同建制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别绝了﹃绝活﹄●马如宣目前,在不少企业中已出现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状况。某单位组织技术比武,结果各工种的“状元”均被45岁以上的人夺走,而青工们在比武中纷纷落马,不是成绩“垫底”,就是被过早地“淘汰”,毫无竞争之力。青年工人素质每况愈下,真能独当一面的...  相似文献   

13.
周志毅因工伤双目失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企业对他提出的保险等工伤待遇置之不理。企业资产被法院判令整体交付银行抵偿债务,已无可供执行财产……当机修工的愿望将落空之时,法官、律师等深查细挖,终于令编发此文,意在告诉工友们一个维权的新窍门。如果,资方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甚至打输了官司后,表现得“杀无肉,剐无皮”,不妨查查他们的注册资本。如有“虚假注册资本”或“抽逃注册资本”行为,法院将依法从其“不实资本”范围内向股东追缴债务。  相似文献   

14.
章鸣 《工友》2006,(11):28-29
2005年,鄂州市总工会在调研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些企业发生了“用工荒”,有事却找不到人来做。用工短缺成为制约鄂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帮企业招工成了地方政府服务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总工会在调研时还发现,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千方百计地降低人工成本,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定额、延长劳动时间,导致职工也千方百计地“跳槽”。这一年,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涂维发当选为市总工会主席。他当然知道鄂州市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与其说花大气力帮企业招工,还不如营造良好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5.
张萃 《重庆工运》2005,(12):20-22
一、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一是必须把提高职工素质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伟大实践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定位。“构建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需要企业干群方方面面的努力。因此,提高职工素质,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职工的培训,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非公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开展了争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使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评选先进为主动争创,从“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二是变工会独家推进为企业整体争创,从民管、企管“两分离”转变为“两统一”;三是变事后总结为事前规范,从“寻找典型”转变为“培育典型”。通过争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全市303家百人以上非公企业中有282家单独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占93%;近170家创建示范单位的非公企业,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9,(3):44-44
《工友》编辑部: 我于2004年12月到原单位工作,2008年12月与原单位终止了劳动合同。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发现,单位是从2006年1月才开始为我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我向劳动保障部门咨询,答复是无法补缴了。请问我能否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由此导致的社保待遇损失?  相似文献   

18.
巴山 《工友》2003,(12)
2003年8月8日,苦苦期盼长达10年之久的四川绵阳“养猪大王”刘定国终于等来了四川省安县人民法院的赔偿决定书。这份赔偿决定书写道:安县法院赔偿违法扣押刘定国财产造成的经济损失861657.26元……面对86万之巨的全国最高国家赔偿,当年的“养猪大王”、全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会关于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指示精神及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积极协助政府和企业行政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中 ,把下岗职工培训和实现再就业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积极探索和建立工会促进再就业培训工作的运行机制 ,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和影响的活动 ,在下岗职工中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推动了再就业。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江苏省工会促进再就业先进单位” ,被省劳动厅、总工会、妇联评为“江苏省再就业工程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观念转变。各级…  相似文献   

20.
朱华 《工友》2007,(1):13-15
又到年终,跳槽热潮似乎降了温,不过,这只是表象。还有很多人心里揣着"小九九":拿到年终奖,下年又跳槽,岂不"双赢"面对跳槽,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跳槽者困惑。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骨干,不声不响地就另谋高就,一不小心还会导致企业灭顶之灾,企业家们困惑。如何消除心中的困惑,我们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案例,并请相关专家予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