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3年7月20日,四川省正式启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如今,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已整整三年,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四川迎难而上,勇于承担主体责任,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创造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把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重灾区的首要任务,扎实做好过渡性安置工作,突出防治次生地质灾害,统筹灾区科学重建、跨越  相似文献   

2.
"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邛崃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整乡、整村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实施灾后住房、基础设施、产业、文化和生态重建,积极探索出一条"地方主体、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统筹推进"的灾后重建新路子。灾区镇乡的城乡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振兴发展能力有了显著增强,灾区群众得到真切实惠,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深入芦山地震灾区,走访曾经的重灾区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等,实地了解地震一年以来的变化。今年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期,未来,雅安将更加美丽。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7.0级强烈地震袭来,留下满目疮痍的大地和200多万受灾群众。与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举国援建"不同,中央将灾后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  相似文献   

4.
<正>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首次明确"以地方为主体"的重建工作新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积极探路。3年时间,要完成2251个灾后重建项目,任务异常艰巨繁重。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党员干部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守底线、排万难,灾区各级党组织紧紧扭住重建中心,凝心聚力打"硬仗"、补"欠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相似文献   

5.
要闻     
正建起幸福美丽新家园——芦山地震三年灾后重建目标基本完成战胜灾难、跨越发展是最好的"补偿"。在7.0级强烈地震"突袭"芦山三个月后,2013年7月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灾区群众开始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艰辛跋涉。"三年基本完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灾后恢复重建确立了时间表,并将重建工作的"指挥棒"交给四川,要求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这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4·20"芦山强烈地震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雅安市所遭受的又一次重创。5年的砥砺、5年的洗礼,灾区干部在实践中不断锤炼,"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雅安市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围绕市委实施后发追赶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地震灾区重建任务繁重、专业知识要求高、干部压力大等特点,及时规划、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点对点"的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为造就能战斗、素质高的干部队伍,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和后发追赶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9,(9):18-19,29
“5&#183;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按照《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8,(8):33-33
中国发布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7日至18日,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前夕,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专程前往雅安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在成都出席重建工作推进会议。18日下午,省重建委在成都召开芦山强烈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王东明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一年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第二年是完成三年规划重建任务的关键之年。要坚持  相似文献   

11.
蜀事     
正我省举行"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7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全面回顾三年恢复重建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与灾难抗争实践的深刻启示,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动员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投身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如何应对雪灾,我们用以下数据说话。一是在资金上直接支持。从1月25日截止到3月8日中央财政直接下拨灾区多项专项补助资金计有:灾区群众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20.97亿元;灾民倒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1.46亿元;林业恢复重建资金7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亿元;雨雪冰冻灾后水利毁损设施的修复1.15亿元。二是发挥公共财政应急、调控、稳定功能。为保证灾区市场基本供应,中央财政负担储备肉利息费用以及中央储备冻猪肉价差亏损约1.5亿元;对跨省调剂蔬菜的紧急调运和短期商业储备费用予以补贴;向受灾地区紧急调度了63亿元缓解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13.
曾万明 《廉政瞭望》2010,(10):54-54
“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绵阳市纳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的项目7318个,估算总投资2266.3亿元,相当于绵阳建市25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1.5倍。如何建设好新家园,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对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把灾后重建的监督检查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党建     
<正>雅安新村重建要升级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石棉县挖角乡七里坝是大渡河畔的一个藏族村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党委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一事一议等原则,成立了自建委员会,全面负责土地、资金、房屋自建和旅游合作社建设,打造升级版的农村。(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15.
四川等地震灾区获得了中央和全国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灾后的恢复和重建有望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的增长;灾后的恢复和重建有望加快成渝经济圈一些非重点灾区经济的发展;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和影响有望推动金融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对进出口有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汶川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的几点政策建议:加快制定民生保障政策,尽快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好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多元筹资机制;落实全国对口支援政策,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尽快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措施,加强灾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灾难保险制度,完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石棉县新场村位于大渡河畔,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普遍不高。"4·20"芦山地震后,新场村全村287户房屋受损,其中85户房屋受损严重,需要重建。新场村因地制宜、科学重建,整合各类帮扶项目22个,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灾后新村聚居点建设和全村通村通组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4·20"芦山地震两周年之际,记者重返灾区,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新场村彝家新寨焕然一新,85户严重受灾群众已全  相似文献   

17.
新华 《先锋队》2011,(1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7日至9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9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8.
时政资讯     
灾区农户重建住房每户补助万元记者6月12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民政部11日下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00亿元。其中,四川省250亿元(共补助350亿元,此次先拨250亿元),甘肃省38亿元,陕西省10亿元,云南省1亿元,重庆市1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使雅安市雨城区新村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跨乡、村管理和发展的诸多挑战。为破解新村经营管理发展难题,区委立足二次地震灾区的区情,始终坚持走以地方为主的重建发展新路子,积极探索以"三治一化"(群众自治、区域共治、厉行法治、以文化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新村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0.
林小波  魏晔玲 《前线》2010,(10):I0017-I0019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英明决策: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北京市对口支援四川省什邡市。什邡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重大决策,作出了援建资金不少于70亿元的决定。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按时高质地完成援建任务,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指挥部前线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北京“前指”)坚持首善标准,借鉴奥运理念,科学组织、科学援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按时高质完成了援建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