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旧秩序的弊端凸显建立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升华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邢爱芬 《新视野》2005,(2):78-80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就已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这一课题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国际新秩序的内涵和特点都有所不同。2004年结束的第59届联大表明,建立国际新秩序依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当今世界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法密切相关,将国际秩序建立在什么样的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将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和维护谁的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当前,如何维护和进一步完善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195(2):25-27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事关全球的发展和稳定。发展不是区域性问题,也不是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问题,而是全球性、全人类的问题。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制主义倾向,是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贯立场。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维护各国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使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得到保障。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正确处理在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当代世界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所谓国际新秩序,用一句话来说,实质上就是关于本世纪最后10年和下世纪前期世界向何处去这个总问题的集中表现。由于那种建立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基础上的国际旧秩序的被打破,而新秩序尚未真正建立,由于当前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势头加快,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因而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也更加突出。在  相似文献   

5.
饶银华 《探索》2004,(5):11-13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要思想是: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互利合作,安全上平等互信,文化上求同存异;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6.
李志平 《求实》2003,3(3):11-12
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发达国家应当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罗时平 《求实》2001,(5):18-20
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从理论和实践对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和主张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为把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带入 2 1世纪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成 《实事求是》2002,(5):15-17
冷战后世界公认的有三大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面对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 ,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1988年 6月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时 ,首次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1992年 3月 ,八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并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不懈努力”的思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进程的加快 ,江泽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明确提出并阐述了“推进国际关…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4日,WTO总干事拉米宣布,无限期中止WTO“多哈”回合谈判。“多哈”之无限期中止,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的直接反映。WTO框架下,世界财富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化,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更加突显。WTO框架下的发展问题仍然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障碍。WTO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当前,如何建立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一、WTO与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WTO作为历史性产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规范贸易伙伴、贸易关系的多边国际…  相似文献   

10.
任晓莉 《世纪桥》2011,(11):50-52
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相应的国际环境。继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后,江泽民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在率团出访及一些重大的多边外交场合,多次讲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并从基础、核心、途径、亮点、主力军的多个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阐述和分析。他的论述是对"中国威胁论"舆论的最好回应,昭示了中国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新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一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思想继承了邓小平相关理论,并在立足点、着眼点、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紧扣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对国际新秩序问题的探讨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问题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新变量,它对国际关系具有双重影响,它既是国际合作新的增长点,也可能成为冷战后冲突新的发源地。国际社会要努力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变成机遇,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合作,进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带来的是世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更足,是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是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的力量更加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负责任大国的包容胸怀与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外交要有所作为,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重申了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仅体现了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反映了我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意志和决心,而且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因此,我们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必须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以此作为基本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9·11”事件之后,人们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是21世纪中对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作者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本质与根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控制恐怖主义必须走治标治本的道路,建立一个主权平等,公正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杨乐平 《探索》2004,3(3):15-16
邓小平的洞察力、判断力和驾驭力使他对世界历史主题作出准确判断 ;处惊不变、沉着冷静的理性人格 ,使他直面国际风云变幻 ,作出理性思考和处理 ;正直刚毅的性格 ,使他不屈不挠 ,大声疾呼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是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在本世纪内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保证。如何在扬弃旧秩序中发育新秩序,在巩固和创造新秩序中改造旧秩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伺的学科、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现将他  相似文献   

19.
1997年4月22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进行了多次会谈,讨论了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化双边关系,关于21世纪国际新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会谈结束后,两国发表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阐明了双方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重大国际问题所持的一致态度。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还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使中国同这些国家间长…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过去学界对邓小平等新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政治理论没有充分关注,时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观点论述和整理也不全面,本文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概括为国家利益论、国际环境与综合国力竞争论、世界主题论、国际格局论、建立国际新秩序论、国家间关系和反对霸权主义论几个方面,并分别进行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