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代表如何正确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全面履行代表职责,当一名合格人大代表.需要认真做到“一、二、三”,即“把握一个原则、处理两个关系、强化一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3.
社院师资队伍建设应显示出自身的特色,要走一条专兼职结合的“精干、优质、高效”的路子。 (一) 所谓“精干”,是指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条件,如师资队伍的结构、规模、比例等等。 1.专业结构设置要“精干”。社院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区别之一,在于它是围绕  相似文献   

4.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6,(15):55-55
<正>对贪官而言,一旦道德栅栏难关满园春色,“饱暖思淫欲”根本无需诱惑,他们轻易得万金不义之财,必然要“购买”感官享受。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一位被后世所推崇的正人君子名字叫柳下惠,某次夜宿城门,遇一饥寒女子,怕她受冻,把她揽在怀里,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因为没有记载具体的细节,所以亦有人对这位叫柳下惠的君子其行抱以疑惑。相反,人们对明代一个叫曹鼎的小吏,面对被捕而夜宿的女子挑逗却不上当之事,倒是笃信之。完整的故事是:曹鼎,时任山东泰和县典吏,即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小官。有一次,他在追捕盗贼的时候,抓获一名年轻的女子,来不及回县,只好在一破庙处夜宿。此女子百般妖媚,以色相诱之,曹鼎即刻春心荡漾,欲火中烧。在他即将把持不住时,便取出纸和笔写下:“曹鼎万万不可。”用以警示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古代政治而言,由于老百姓的生存能力很差,只要父母官们“清、慎、勤”,对老百姓的生活就不会造成太大的骚扰,产生太剧烈的动荡,因而它确实是一条比较稳健的“牧民之道”。“今人不见昔时月”,想想古人“清、慎、勤”的官箴,拿它来照照今人,也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建、管、用”三环节,在全市农村大力实施以“一条文明示范街、一块宣传栏、一支文艺宣传队、一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了“夯实阵地、文明育人”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根生 《群众》2017,(16):72-72
高尔夫运动界有句名言:“发球是场表演,精准推杆才能赢。”这不是说发球不重要,而是说在高尔夫球运动中一杆进洞率只有五万分之一,球手不仅要打好第一杆,更要善于精确推杆。没有精确推杆,首杆打得再漂亮也没有实质意义,或说发球只能算是场表演。讲“一张蓝图管到底”,特别需要强化这种意识。“一张蓝图管到底”,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试点区溧水已经有模有样。经过一年多实践探索,通过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重新构建审批流程,南京市溧水区已初步实现区域空间“一张蓝图”、信息管理“一个平台”、应用联动“一套机制”。  相似文献   

8.
过去曾流行一种说法,将自己比喻为“一块砖”、“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管个人志向、爱好及专长,无条件服从调动,且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尽力干好,这应该说是一种美德,是组织观念和纪律性强的表现。时至今日,“砖头”、“螺丝钉”精神还有其合理的方面。 然而,人的一生短暂,知识、精力皆有限,能否干一行就干好一行,却不一定。因为世界上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笔者到某商场购物,刚进店门便看到公告牌上写着“偷一罚十”的醒目字样。时下,“偷一罚十”已成为众多商家对付盗窃行为的有效手段。商家此举的目的,无非是杜绝偷窃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但如果上升到法律层面,“偷一罚十”的店堂告示却明显与法律规定相悖。首先,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商家制定的“偷一罚十”店规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偷一罚十”的“罚”是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0.
杜学虎 《创造》2002,(2):41-41
自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村社,深入群众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基层干部做什么。就农民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怕”、“三盼”、“三需要”。“三怕”:一是怕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主要怕基层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作宣传解释,一味采取“通不通三分钟”、“要你出汗两分钟”的做法,吃喝玩乐,不顾群众困难;二是怕社会治安不稳定。治安环境不稳定,偷盗行为时有发生,致使部份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一根头发、一把头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针对部分党内同志对民主党派及党外民主人士不重视的现象作出的形象比喻,它生动揭示出了统一战线工作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对于加强全党重视统战工作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丁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付,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尽是些许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  相似文献   

13.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14.
刘德一没有樊傻儿的名气大刘德一没有樊傻(四川话音h儯哈)儿、凌汤元、唐肥肠的名气大,虽然他们是他塑造的,虽然刘德一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专栏“浓缩”了一回“人生精华”,虽然电视连续剧《傻儿司令》在国内数以百计的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时,每集开...  相似文献   

15.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就任以来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这份1.7万余字的报告,李克强总理讲了100分钟,赢得了50多次掌声。报告中“改革”、“权力清单”、“稳中求进”、“民生”等热涮频繁出现,展现了新‘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一少年陈蕃,其庭院鲤龊不堪。一位长辈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针锋相对,反驳有力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代表切实履行职责,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昌邑市柳疃镇人大推行了“一本、一单”工作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自2002年以来,实施了以“舆情监测稳定网、宣传教育工作网、员工素质培训网、特殊群体工作网、企业文化建设网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为基本内容的“五网一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在一年来的运行中,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一网”带“四网”的原则,以舆情监测网建设和运行为龙头,保证了“五网一会”的运转,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冬去春来,北国大地的千里冰封禁不住内蒙古人民加快发展的雄心和热情。刚刚过去的一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诸多亮点呈现在世人面前,可圈可点。然而,我们深知,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更能摧人奋进的不仅仅是一项项具体的事例和成就,而是形成了以“快”、“大”、“长”为标志的一整套发展思路和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顺民意、集民智、惜民力的创新结果。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三次全会上,决策者们提出,近几年经济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优势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统一了对“快”的问题的认识;在七届四次全会上,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做大经济总量,统一了对“大”的问题的认识;在七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保持一个较长的经济快速增长期,统一了对“长”的问题的认识。“快”、“大”、“长”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好大喜功的长官意志,而是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出于对自身实际的恰当定位,出于对发展目标的整体科学规划,更是出于对全区人民愿望的切实体察和呼应。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何体现,如何落实,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从“快”、“大”、“长”这一简洁而又  相似文献   

20.
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的评价,历来分歧较大,究其源,是对于“无极”、“太极”等范畴的不同理解。由于周敦颐未对“无极”、“太极”作明确界说,为讨论增加了困难,今试作辨析,就正于方家。 一、儒、释、道论“无极”与“太极” 在以往的论著中均以“无极”这个概念见于《老子》第二十四章:“复归于无极。”“太极”这个概念见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敦颐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