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合同的单方变更。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仅确立劳动合同协商变更的原则,对用人单位单方变更权的立法缺失,引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对用工自主权的理解不一,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大量存在。为减少各地裁判乱象,平衡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利益保护,宜从用工自主权行使基础以及用工自主权行使的正当性两方面出发考察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劳动权利保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权利保障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新时期我国劳动保障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正如其第一条所规定,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制度变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叶小兰:《论我国劳动者分层保护的疏失与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用工方式的多元化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分层成为现实,我国劳动法立法对此应对不足,对劳动者及劳动者权利的保障过于依赖劳动关系的认定,不利于司法实践灵活处理相关案件,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7.
张建红 《理论导刊》2012,(9):110-112
罗斯福新政劳工立法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保障了普通劳动者免于恐惧、免于迫害、免于暴力而主动争取权利的能力,使美国劳工群体可以通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会有组织有力量地合法展开工人运动,合理表达、适时实现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利益诉求,既不断改善了自己的境遇,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兴。新政劳工立法的实践表明:没有国家和政府对劳工权利保护的有效行动,就没有普通劳动者利益和资本利益的共同增长,而所谓国家复兴也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生物识别信息特殊保护不足,具体表现为对劳动者生物识别信息的立法保护缺少特殊性,劳动者知情同意形式化失效与保护预期悖反,职业评估影响升级与就业歧视的风险.劳动者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具有多元权利属性,需要结合劳动关系从属性特征平等保护.劳动者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法律应对之原则包括:劳动者知情同意原则、比例原则、严格雇主责任原则.在具体安排上,劳动者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应通过立法保护的方式,提供基本内涵的统一标准和合理范围,并通过技术方式辅助立法实现范围的可控.  相似文献   

9.
郭景春  邵燕 《理论探索》2005,(1):117-119
在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纠纷中 ,因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而引发的纠纷占了很大比例。究其原因 ,是劳动法基于劳权本位思想而非公平原则 ,赋予劳动合同双方不平等的单方解除权造成的 ,而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的公平原则在劳动法中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存在的问题 ,说明确立公平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1)
为了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实质正义和公平,我国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顺延制度。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各地法院、劳动争议仲裁院适用标准不一,引发了诸多争议。因此,须通过修订法律或出台司法解释来对相关问题加以明确,即因法定顺延致使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时间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顺延期间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应承担二倍工资,而法定顺延到期后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承担二倍工资;法定顺延与约定顺延发生冲突时应依据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进行选择;劳动者有权不适用法定顺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杨飞 《团结》2006,(6):40-4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成了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现象。相应地,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件在劳动纠纷案件中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给付违约金和支付损害赔偿金等问题,可以简称为“三金”问题。近几年来,关于“三金”的立法和司法裁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试举三例: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在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等几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要式化, 是一个被一再强调的立法诉求,许多善良人士均将劳动合同的要式化当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灵丹妙药。然而,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继续性关系,是一种不断运动、发展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又具有人身从属性的特征,试图通过劳动合同要式化这一途径来消解其中的不平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无异于缘木求鱼。相反,将劳动合同的要式化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可能还会对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带来负面影响。要防止因劳动者的“弱”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多地应当考虑完善工会的维权机制,强化集体谈判机制来改善劳动者的地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基准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同,实现劳动者群体的最大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4.
李斌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数控技术专家,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无愧为当代工人的楷模。从李斌身上我们不仅能感悟到他热爱岗位,热爱劳动,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甘于奉 献的高尚品质,也能真正地体会到劳动实践对于职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宣传李斌精神,一定要从劳动价值中准确把握劳动实践与劳动者成长的内在关系,在更深层面激发起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劳动者对劳动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劳动用工方式因其灵活性和经济性,近年来在我国被大量企业所青睐。被派遣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护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制度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有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是其所表现的立法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徐志强 《理论导刊》2014,(3):99-103,112
《劳动合同法》试图将用工全过程书面化、证据化的强制性立法违反了制度的数理逻辑,带来了诸多理论困惑。通过挖掘劳动关系确立之"用工论"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可对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功能、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以及目前书面强制规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理论解蔽和补正,并可由此优化劳动合同书面强制立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就业广泛地存在于当代劳动生活领域,给现行劳动立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60周岁及以上,在城市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者群体为研究对象,探寻对这一群体的有效法律规制。在分析老年人就业原因的基础上,指明现行劳动法中的阻碍因素;立足老年人就业的社会背景,提出建立弹性退休就业制度、培育老年人就业市场、建立针对老年劳动者的弹性劳动合同和劳动者特殊保护制度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彦 《学理论》2010,(5):79-81
针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我国劳动立法对其是否受法律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还存在比较混乱甚至矛盾的情况,这为司法实践中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带来了困惑。本文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保护中的不足及立法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台湾《劳动基准法》以劳动契约的期限为标准,将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与不定期契约。台湾学术界对劳动契约的分类最具代表性的是将劳动契约分为典型契约和非典型契约。我国大陆《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台湾的劳动契约分类对大陆的劳动合同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事实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凸显,劳动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