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视点     
《先锋队》2002,(3)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原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0团运输班班长,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牺牲。雷锋生前努力实践自己的誓言,坚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本刊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特刊发三代领导人为雷锋的题词。雷锋视点  相似文献   

2.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人。1940年12月18日生,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县当通讯员,后调入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1958年到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8日入党。1962年8月15日10时,因公负伤,12时5分,在抚顺医院牺牲。生前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展开。党和国家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也先后为雷锋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小平故土情深曾邦才小平同志关心家乡建设的耿耿情怀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心中,激励着家乡人民继承他的遗志,把广安建设好。1904年8月22日(农历甲辰年7月12日),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1918年下半年,离开广安,1920年自重庆去法国勤工俭...  相似文献   

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而在毛主席题词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此剧,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看完此剧,并对张玉敏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成了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形象的演员,他始终难忘扮演雷锋的前前后后。今年已经73岁的张玉敏,自1984年离休后,…  相似文献   

5.
<正>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讴歌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毫不利己、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近月上演的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62年8月15日,汽车兵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3岁。雷锋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功绩,体现了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为了弘扬雷锋精神,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将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同年2月9日,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开  相似文献   

6.
贾程秀男 《奋斗》2012,(3):29-29
今年是“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1962年的8月15日,个子不高,总是挂着春天般微笑,始终做着好事不留姓名的年仅22岁的雷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过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依旧歌声嘹亮,雷锋作为共和国几代人的榜样,历经岁月的沧桑,他的精神仍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7.
雷锋是1960年1月8日从鞍钢入伍到营口的。起初雷锋在新兵连参加训练。一个多月后,新兵训练结束,领导考虑到雷锋在鞍钢曾开过拖拉机,就将他分配到运输连开汽车。这时,我开始了与雷锋的交往。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当时,运输连驻地在原212部队附近,1961年移到今营口市天主教堂对面,那几间房子今天仍然保留着。“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雷锋到运输连后,首先学习驾驶理论。汽车专职理论教员王光祥负责对雷锋进行辅导。雷锋虽然…  相似文献   

8.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开支表以其具体、详细的原始记录引人注目。毛泽东一家日常开支共有4本账,一本为黑色隐花硬皮本,记录着1955年8月1日至1956年3月21日毛泽东一家购买洗衣粉、针线日用开支;两本为软皮现金记录本,记载的是1963年11月16日至1968年1月22日毛泽东及其家人、身边工作人员购买锅碗瓢盆、医药费的各项开支;一本为绿色硬皮本,记载着1968年2月8日到1970年1月20日为毛泽东购买茶叶、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用品开支。从表中…  相似文献   

9.
导读     
《湘潮》2003,(2)
三月的春雨,诉说着英模的先进事迹;三月的春风,追赶着英模的永恒步伐;三月的春光,展现着英模的风采与魅力……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3月11日,是为民书记郑培民去世一周年。雷锋、郑培民,他们是千千万万共和国英雄模范中的典型。我们感怀英模的风范,我们敬仰英模的崇高。这一期的本刊策划就是聚焦英模。在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有一群“活雷锋”。他们是雷锋的战友,与雷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们写雷锋、演雷锋、说雷锋、唱雷锋、舞雷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宣传雷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诞生的。发起人有8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6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青年团(英文“社会主义”“青年团”两词的第一个字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8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苏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次年,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问题的辨析与补记(之一)冯惠关于洛川会议的日期问题关于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洛川会议)的日期,近些年来出版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书籍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8月22日至25日,一种说是8月22日至...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是少年雷锋成长为工人雷锋、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地方,也是雷锋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地方。2023年,我们重走雷锋路,在他的足迹中去破解影响了中国人60年的雷锋精神的密码。1958年11月15日,在距离自己18岁成人还有一个月三天的时候,雷锋从湖南来到辽宁,成为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的一名推土机手,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换。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家乡人民怀着对雷锋的深情与敬仰,积极Ⅱ向应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直传颂着雷锋的故事、传唱着雷锋的赞歌、传承着雷锋的精神,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中“作表率、打头阵、当先锋”,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形成了“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的高度自觉,凝聚了开拓奋进、敬业奉献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6,(7)
正我和雷锋是同龄人,今年76岁了,和雷锋有相同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都是苦孩子,是共产党解救了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1962年雷锋逝世,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他把生命中的每一份光和热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处处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根据7月26日发表的中、美、英、苏四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对于在侵略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要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为此,继1945年10月24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的戈林、赫斯等22名战犯开庭审判后,1946年3月,由美、中、英、法、苏、加、新、荷、印、菲等10国法官参加的设在日本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相似文献   

16.
<正>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兵,到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榜样,雷锋以其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从“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坚定信仰,到“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赤胆忠心;从“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的助人精神,到“永做革命的螺丝钉”的敬业态度;从“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刻苦品质,到“生活好来别忘本”的朴素作风……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3,(5):33-33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现长沙市望城区)人。1960年入伍,同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雷锋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雷锋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仰。他牢同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的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18.
曝光台     
曝光台王景民播放淫秽录像被开除党籍华阴市水保局水工队检查员兼工会主席王景民,在与他人合伙经管华兴楼录像厅期间,从1993年5月22日到8月8日,每星期六通宵放映淫秽色情录像12场次。最近,市纪委研究决定,开除王景民的党籍。公安局对王景民的犯罪事实已侦...  相似文献   

19.
1990年3月12日,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堀江义人在参观了抚顺雷锋纪念馆后,题写了这样一句话:“雷锋属于全世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又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那就是:雷锋虽然从未出过国,但他的品格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社会制度、超越了信仰,在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世界人民心中引起了共鸣。 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曾在《人民报》上撰文,号召越南人民向雷锋学习。泰国政府曾专门翻印过题为《雷锋》的小册子发给国民,用以进行道德风尚方面的教育。巴西、法国、新加坡等国也都有类似的群体活动方式与学习形式。1980…  相似文献   

20.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40岁以上的人大都读过。雷锋生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有“东北的一团火”之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