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6年的美台关系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局面。美台关系过去是简单的"美主台从"模式即台湾从属于美国的利益,服从美国的战略部署。如今这个模式因陈水扁顽固搞"台独"受到冲击。美国对台政策的新调整是美国根据进入21世纪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利益关系的变化做出的政策选择。简单来说,美国对台政策的新调整,就是同时强化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和对陈水扁"台独"行径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虽然中美两国的对台政策存在分歧,但交集点也是存在的,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美国都还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中国的政策,因为它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袁小红 《理论探索》2007,20(2):137-139
从1949年中国代表权问题产生开始,美国即极力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美国政府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之所以长期推行阻挠中国的政策,除了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国内。面对国内强烈的反华舆论,历届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采取了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政策,直到公众舆论发生重大变化后,美国有关这一问题的政策才有了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华政策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细观布什及其政府班子入主白宫后的迹象,新政府的对华经贸政策正在逐步明朗:   ——积极主张继续发展对华经贸关系,认为这样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这实际上是美国工商界,尤其是大跨国公司的主张。共和党历来是美国工商界的代表,布什当选后,其政府班子也表达了继续发展对华经贸关系的意愿。   ——在中国加入 WTO问题上,一方面表态继续支持,另一方面又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提出高要价,争取更大利益;同时加强对华履行双边贸易协议和世贸组织承诺的监督机制。   ——继续奉行“公平、…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政府目标?冉崇明美国农业能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保持长期稳定发展,首先在于农业基本政策的长期稳定;而农业基本政策的长期稳定,并发生对农业的良性作用,又得益于农业立法、执法中的权力和利益制衡机制,得益于政体所决定的立法与行政间...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霸权两个大的层次上对当前金融危机起源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危机是由积重难返的三十年保守主义政策和二战后美国不断强化的霸权逻辑共同作用使然,这体现着美国特有的周期危机和霸权悖论。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2,(14):34-34
当前中美关系不处于紧张阶段 自尼克松以来的8位美国总统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大同小异,这说明我们的对华政策通常足由总统认知的美国国家利益所驱动的。这一政策具有如。F基本特征:第一,中关关系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并努力扩大这种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8.
试图以上海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制定和重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为案例,对政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行为模式变化与政策规则调整的渐进主义特征做出解释.通过案例研究和制度分析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如何控制利益相关者的阻力行为以及强化决策者的预期信念,对于推动政策变迁的进程至关重要.上海市医疗卫生政策决策者是否能够进一步推进改革政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依赖于其对已有政策的效果(即相关者行为模式的变化与预期的方向相吻合或一致的限度),而且还取决于其对进一步改革政策下利益相关者行为模式变化的预期能力及其一致性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政策决策的利益取向朱广忠,刘伟东政策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决策也就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它时刻体现着政策决策者的利益取向,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处处体现着他政策决策的利益取向。在我国社会进...  相似文献   

10.
郭春琦 《学理论》2011,(13):50-51
美国自建国后,对外政策具有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究其原因,一是共同的意识形态可以带来认同;二是国内外合法性的需要;三是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体现了某些美国领导人的理想;四是美国利用其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把它作为工具以实现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夏立平 《党政论坛》2008,(16):60-61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程实 《理论参考》2008,(4):46-47
对于美国衰退论,笔者认为贸然轻信、过度悲观是危险且有失偏颇的,在美国经济走势分析中有几点值得强调。 第一,趋势并未全然确定。市场经济运行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不是一马平川,长期中的起起落落是周期,短期中的上下震荡则是波动,受季节因素、预期易变和突发事件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沟沟坎坎,将短期波动误解为长期周期变化则有以偏概全之嫌。  相似文献   

13.
陶坚 《瞭望》1999,(24)
“湖萝卜加大棒”政策是霸权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导权所惯用的伎俩,所谓恩并施平天下。早在1988年,美国的一些战略家们就认识到,“大棒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全球作用的风格和实质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十年过去了,调整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看到的却是更粗的胡萝卜,更沉的大棒。连主张文明冲突论而闻名的亨廷顿,也似乎看不惯美国的霸权行为。他列举出了几条,如:强迫别国接受美国有关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和做法;在别国领土上强行实施美国的法律;胁迫别国执行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的政策;推动美国对外大卖军火、同时又阻止别国进行类似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他上台后的第一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布什不仅确定了“维护美国安全、推进美国利益”的总体安全目标,而且还提出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的安全政策。迄今,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已正式出台,并将成为美国制定90年代对外政策和防务政策的总的方针原则。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历届政府从根本国家 利益出发,尽量保持外 交政策的连续性,正如新任国务卿鲍威尔在参议院做证时所说的:“无论哪个政党掌权或是谁人主白宫,多年来我们对世界事务的看法都有显著的连贯性”。在美国还有这样的说法:两大党的外交政策连“一角钱的区别”都没有。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关注:在大选期间,布什毕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共和党毕竟在外交理念上有别于民主党,一贯奉行较强硬的政策,而且更加现实主义;特别是新政府上台后,已经表现出了一些正在改变前任政府的政策的迹象,尤其是亚太政策。那么,布什政府…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8,(44)
美国美国政府提出,科学是既无止境、又取之不尽的资源,是国家利益的关键投入.联邦政府的技术政策主要是为民间创造一个商业环境,使其创新和竞争的努力开花结果。它包括为新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消除法律、政府规定和经济上的障碍;评估关于竞争性的美国法律和规定;建立...  相似文献   

18.
美国情报工作注重维护经济和实际利益晓咏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时期,为了对付苏联威胁,美在安全防务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收集有关苏联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而现在美国...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在现时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下,内源性因素已渐成推高台海政治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岛内形势的任何变化并不足以主宰中美关系的根本走向,反而始终受到中美关系整体环境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台湾问题最终也要放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台湾因素在中美双方各自利益认知中的比重有明显区别。尽管美国现行的台海政策从总体上看仍显得较为游刃有余,但也有其必然面临的战略困境。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须化解来自美国的外部掣肘,更需考量海峡两岸和衷共济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20.
利益多元抑或利益联盟——政策网络研究的核心辩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的研究,缘起于"多元主义是否适用于现实中的美国政策过程"的质疑与追问,兴起了一场反多元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的争论与辩解,搅动了人们对于政策过程中利益多元还是利益联盟的本质探究,同时催生出诸如亚政府、铁三角、政策共同体、议题网络、倡导联盟等新术语.其中,亚政府、铁三角、政策共同体等术语,表明政府在与利益集团的利益联盟中实现对政策过程的操纵,公共政策只是一部分政府部门与利益集团狭隘利益的体现;而议题网络、倡导联盟等术语则表明公共政策并不只是政府与利益集团的互动结果,包括传媒、公众等在内的广泛主体都可以而且事实上也参与其中.在广泛阅读西方文献的基础上,疏理政策网络各种称谓和概念之间的前后传承关系,使充斥各种概念的政策网络研究清晰化和明朗化,同时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揭示这些概念所隐含的内在意涵,理清政策网络研究的基本研究脉向,说明政策网络研究本质上是对"政策过程是利益多元还是利益联盟"这一问题的求解,表明政策网络研究旨在对政策过程作出最贴近现实的描述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