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政治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理性主义似乎成为一种政治风格,它对政治的影响比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更重要.意识形态化、乐观主义、简单化与有效性反映了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本质特征.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从情感、实践和经验视角来看都是有限的.只有意识到理性有限和节制情感的重要性,才能警惕理性主义侵入政治后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出体现良好品质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
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学的关系,民俗在文学中的多层次渗透...  相似文献   

3.
现代史家从史学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与其自身浓厚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碰撞交融的时代文化氛围中,现代史家从不同的理念出发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成因各自做出了不尽相同的阐释;在对文学作品的具体运用上,现代史家主要围绕考证具体史实、反映社会风貌、探索历史人物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具体展开;从现代史家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解读及运用中,可以大致管窥到现代史家不同的治学风貌及理念,同时也对文学研究的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铮  龙超 《思想战线》2001,27(4):22-25
霍布斯宣扬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斯密则把个人的自利行为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但他对理性的理解掺杂着道德、历史和文化诸因素.新古典经济学把理性变成最大化价值的代名词,这对一贯强调历史对人类行为重要性的马歇尔是痛苦的.尽管对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批判由来已久,但贝克尔、诺斯等人的努力开始了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扩张."囚徒困境"是对理性主义的致命一击,如何化解这种冲突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关键.对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回顾与反思表明,在坚持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重回古典,这是经济学演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6.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贯穿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史的一对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主要站在理性主义的角度讨论科学进步。理性主义受到了库恩等人的挑战,他们在科学进步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拉卡托斯、劳丹和科学实在论者力图克服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他们的科学进步思想表现出重归理性主义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代华琼 《前沿》2012,(16):40-41
哈耶克认为政治秩序思想的来源有两个传统:一是建构理性主义;另一是进化理性主义.建立在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秩序是社会主义,走向了乌托邦;建立在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秩序是自发的秩序,走向了法治.哈耶克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是法治.法治预设前提是保护私域;法治的依据真正的法律,其实现途径:宪政;法治的价值诉求:法律下的自由.由此,哈耶克建立了自己的理想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人类学 近年来,西方文学研究呈跨越学科、渗透边缘的多元趋势。一群文学评论家目光超越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放眼观照文学作品中非纯文学成因(人物、情节、叙述角度等为纯文学因素),追究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全面开发作品价值。他们认为,“叙事文学中有一个文学与人类学共生的现象,即人类学反映该社会文化,文学亦反映其文化,即使写得再差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特定文化的写照,而且其文献价值无疑随时代的推移而提高。”为此,他们提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宪法变迁理路看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英语民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英、美宪法变迁的成功经验在于渐进式的积累与进化理性主义;法、德宪法变迁的多劫之原在于激进式的革命与建构理性主义。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宪法变迁失败的原因无疑亦可归结于建构理性主义。因此未来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当为:以进化理性主义为理论支撑,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积累经验,并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判例、宪法条文的法律化、具体化和宪法教育等方式得以实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理性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使传统的教育管理不管是在手段上、方法上,还是在效率上都得到了科学的提升。教育管理在收获效益的同时,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却遭到了颠覆,对人的漠视、社会价值的失落、目的的异化,使经济理性主义受到强烈的批评和质疑。而作为现代教育管理又不能不追求效率,所以如何匡定经济理性主义在教育管理中的边界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是道德理性便自然地回应了这一理论诉求。教育管理效率与价值的博弈要求经济理性主义必须在道德理性的框架内寻求理解和应用,唯其如此,教育管理在寻求效率的过程中才不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析科学发现观的三个解释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经历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近代逻辑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和现代的自然与社会本体二元对立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发展,关于科学发现的本质的解释也经历了三个解释纬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背离紧密相关。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研究目的的弃置、现代理性主义对理性平等主义的过分强调及其所持的理性绝对主义倾向,都使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生成成为可能。施特劳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并未摆脱现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思维,也忽略了其所主张的精英主义路径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偏误。  相似文献   

13.
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背离紧密相关。现代理性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所主张的研究目的的弃置、现代理性主义对理性平等主义的过分强调及其所持的理性绝对主义倾向,都使现代西方虚无主义的生成成为可能。施特劳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并来摆脱现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恩雏,也忽略了其所主张的精英主义路径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偏误。  相似文献   

14.
郭台辉 《理论月刊》2007,(8):151-154
"文明"是一个普遍接受又富有争议的概念。鲍曼以权力修辞学的方式凸显其历史进路和意义转换,透析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内在机理,揭穿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西方与非西方的二元论神话。鲍曼揭示理性是如何被推崇为勘定文明的唯一标准的,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进程是如何使德国大屠杀成为可能的。他进一步责难支撑现代文明进程的道德基础,阐明霍布斯的假设如何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的沉沦。鲍曼以彻底的批判态度检视西方的现代文明进程,至少为我们认识西方现代性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宋雄华 《理论月刊》2012,(5):185-188
德国理性主义学者认为怪诞艺术是杂乱无章、想入非非、畸形的东西,是胡乱拼凑、随意歪曲的结果,是混乱、颠倒、违背自然形态的反常形态。德国理性主义学者对怪诞的描述是基本准确的,但他们以理性主义作为衡量标准来评判怪诞,从而贬斥怪诞,又是非常褊狭的。因为,艺术不同于生活,更不同于科学,也不是理性所能完全规范和把握的。因此,相对于生活与科学的反常,不仅不是怪诞艺术的缺陷,反而正是怪诞艺术的魅力和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曹艳红 《求索》2010,(9):185-18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流浪母题叙事文学作品。该热潮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后,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观念上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化,在文学观念上推崇以独立为标榜的现代文学艺术场,他们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知和接受了西方文学中的流浪母题,并发掘和赋予其在中国现代语境下的深厚内涵。流浪叙事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各流派的共同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阶层流浪叙事的先河。剖析这一流浪叙事文学的缘起,对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的流浪叙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田田 《求索》2010,(1):172-173
“以史证论”——即以史事来证明文章的论点,这一之前并不多见的文学手法,在周公存留在《尚书》中的文诰里常常被多次地、反复地使用,是他在行文上的一大独到之处。本文试从这一特征入手,深入发掘其在文本中的表现特性,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作者思想上的历史理性主义精神。不但“以史证论”的频频运用在中国文体学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而且其所蕴含的历史理性主义精神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合理性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代哲学和人社会科学的主题,既是对于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也是对于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合理性研究表征了当代哲学主题的转换及发展的趋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近400年的哲学传统尽管流派纷呈,但理性主义却占统治地位.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哲学出现了新的转向,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与研究成为哲学新的主题.据此,可以揣测哲学的21世纪应为"体验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唐媛  ;李建华 《求索》2008,(6):121-123
在道德系统中,规范伦理的参照对象是德性伦理。规范伦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它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我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自从思想启蒙之后,在伦理学领域里,规范伦理几乎成了衡量个人行为的唯一标准。规范伦理居于伦理学中心地位的理论根源在于理性主义的张扬,而深层的现实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