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PA对于促进内地和香港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CEPA既具有国际法层面的法律依据,又具有国内法层面的法律基础.CEPA具有与一般自由贸易区不同的显著特点,因而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性质: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条约,又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为了更好地发挥CEPA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全球化与完善反恐怖主义国际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反映,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日趋明显;国际社会在法律领域的合作国际化、全球化;各主权国家法律法规及法律制度的趋同化;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和国内法日益外化为国际法。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是全球法律打击的重点。而实现反恐怖主义立法全球化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反恐怖主义国际斗争需要的理想选择。这就要求实现反恐怖主义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趋同化,使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协调一致,从而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法律性质是国家的权利。但是随着国际法人本化思潮的日益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外交保护的性质已经转变为国家的义务。然而,无论是各国国内法的趋同,还是人权保护的需要,都不必然导致外交保护法律性质的转变。在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法律性质仍然是国家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WTO是一种公法性的国际法 ,国际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内容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国际法主体的意志 ,WTO法扩展了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 ,WTO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也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法上直接享有权利和义务的实体被称为具有国际人格,即一种得到法律承认的、作为国际法律体系的主要参与者的身份。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是国际人格者或称国际法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被认为能够拥有国际人格,是国际法在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展,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特征之一。本文简要回顾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人格确立的历史;探讨国际法学界目前有争议的、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人格的法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国际人格的三条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国际法律竞赛中,Williem C.Vis模拟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法赛事,它也是一项以教学为实质、以竞赛为包装的法学教育活动。它能够提升参赛学生的庭辩技巧、外语水平和团体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文书写作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庭的模拟训练,学生能够将国际法尤其是国际贸易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惯例、外国的案例法以及中国的法律和案例结合运用。该项赛事有利于深化中国学生运用英语研究国际性法律问题的意识,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国际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国际关系领域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国际法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中国有责任在推动和影响国际法律秩序朝着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外交实践中的一系列国际法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法的教学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运用国际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解决国际争端,建立有利于我国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8.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是二战后常见的武装冲突形式,具有一切武装冲突都具备的军事对抗性,但由于外国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中立地位与传统国际法中的中立在其来源、内容、法律体系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决定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中立区别于传统中立具有其独有特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中立制度的适用分为不同情况,传统国际法承认交战状态下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中立制度的适用。外国为保护本国侨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外国组织为履行使命,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应保持中立立场,当出现违背国际法原则的行为时,即构成破坏中立,进而将导致中立地位的丧失和相应国际责任的承担。根据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中立主体地位的不同,破坏中立的法律后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国际法学者劳特派特先生有一句名言“如果国际法处于法律的尽头 ,那么战争法就更是处在国际法的尽头了。”的确 ,一方面 ,有详尽阐述且仍在不断发展的国际人道法规则体系 ,这些规则编纂在各国同意的公约中 ,在学者的论文中被宣称为惯例 ,在法庭判决中得以展示。另一方面 ,有科索沃、波斯尼亚、大湖地区、车臣、黎巴嫩、塞拉利昂、阿富汗、斯里兰卡及伊拉克的交战实践。这一不断扩大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望 ,并使他们怀疑 :国际人道法这一国际法的分支是否仅仅是一个完美的理论体系 ,能否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1999年红十字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