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编辑同志: 2003年,我和赵某等人注册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各占25%的股份,刘某担任公司董事长,我没有参与经营。几年来,我只分到了很少的红利。我想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亏情况,于是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却遭到了拒绝。请问,我是否有权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4,(16):66-66
刘女士在工商登记材料中被记载为甲公司股东,虽然其与赵先生离婚时约定共同财产现在谁处归谁所有,但双方并未对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进行分割、转让,亦未对工商登记进行变更,故刘女士作为公司股东,有权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利。虽然公司法第75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3.
刘康复 《求索》2008,(10):155-157
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公司的经营管理事务实际上是由公司控制股东所操纵,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听命于公司控制股东,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为克服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弊端,公司法设计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中小股东通过派生诉讼对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使监督权,其实质是解决公司控制股东和非控制股东之间的利益之争,确保中小股东利益不因资本多数决原则而受到侵害。股东派生诉讼在本质上并非维护公司利益而是解决公司内部争议的制度,无论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处于何种诉讼地位,对公司的利益均没有实质性影响,所以法律无须赋予公司任何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07,(7X):67-67
编辑同志:某公司是由马某、郑某等三人发起成立的包装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前年年底,某公司从陈某处购置了一批设备,欠下10万元货款迟迟未付。陈某向法院起诉某公司归还货款,法院判决陈某胜诉,但某公司迟迟未执行判决,原来该公司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已无力偿还债务。陈某于是向当地法院起诉马某、郑某等三人,要求变卖他们三个人的个人财产来抵偿债务。请问,陈某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相似文献   

5.
焦娇 《前沿》2010,(15):61-64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法学研究也表现出表面上看似冲突但是实际上却是协调发展的趋势。一个是研究主题的分类细化;另一个是研究方法交错融合。本文利用现代博弈学研究的方式,将法学长期争论、但是却没有结论的问题经过博弈论分析的方法来微观解构。在分析中,本文将传统的公司董事的管理劳动力当成公司资源配置中的一种,把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劳动力当成市场上可选择、可竞争的商品。同时对公司收购和反收购中公司管理者和公司股东存在利益冲突的现象及利益的相互博弈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法律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股东查账权与公司经营权之间存在冲突,协调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判断股东查账行为目的正当性为重要的法律规制手段。股东可以委托他人协助查账,前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行使查账权。立法应赋予股份公司股东查账权,应把查账范围扩大到原始凭证,应允许股东复制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股东应免费查阅、自费复制。  相似文献   

7.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在公司类纠纷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在司法实践中,股东与公司之间往往就知情权的主体、查阅的范围、查阅目的的正当性等存在争议。通过《公司法解释四》施行后3年内S市J区法院受理的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样本分析,法官股东知情权案件时应从股东知情权的主体、知情权的权利范围、查阅会计账簿目的的正当性审查等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4):68-68
某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元,由甲公司出资60万元、乙公司出资40万元组成。工商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实收的100万元资本全部由甲公司投入,乙公司实际并未出资。请问,这种情况下应当处罚谁?  相似文献   

9.
巴图 《前沿》2009,(12):74-79
知情权是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产生了股东知情权。其立法目的是保护股东权益免受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侵害,赋予股东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权利。而就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而论,其根本规则未得到有效的推行和实施,仍存在不主动、不规范、不及时、不真实的现象,信息披露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行和实施。仅凭已披露的信息,投资者很难对上市公司真实状况形成全面认识。为了维护股东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应尽可能地扩大股东的账簿查阅权范围,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真实的公司经营信息,实现股东真正知情;明确界定查阅的合理需求和举证责任,为股东查阅扫清障碍;允许股东委托会计师等专业人员进行查阅;明确规定查阅的时间和赔偿责任以及设定中小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具体赔偿金额和方法,大幅度提高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虽于2005年修改《公司法》时引入了一人公司、公司担保制度,但未对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问题作任何规定,这便引起公众对此形成了多元化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理论分歧.我国现行立法在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问题上存在立法漏洞,但该行为的较强负外部性以及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又证成立法引入的必要性.立法应对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引入采取限制性允许模式,通过权能主体限定、一人公司债权人直接性保护机制以及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加以严格规制.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3,(29):62-62
编辑同志: 肖某、刘某和关某出资设立了鑫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均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未作出特别约定。公司成立后,运营正常,但一直未向股东分配红利,股东肖某以未分配年度股东红利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鑫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支付年度股东红利。请问,肖某的请求能否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4,(32):67-67
编辑同志:天同贸易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公司的主要销售商,但该公司近两年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到2015年12月在我公司的赊销贷款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元。特别是近两个月,在各债主挤兑下,该公司已经濒临破产。为追偿债务,我公司委托律师对天同公司的工商登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天同公司注册资本只缴纳了100万元,剩会400万元一直未实际出资,五个股东都有80%的出资没有缴纳,并且早已超过了天同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天同公司也没有资产可以偿债。请问,我公司可以要求天同公司的股东偿还债务吗?  相似文献   

13.
公司董事必须依法定方式产生,非依法定方式选任董事,不能产生董事合法选任之法律效果;董事仅为董事会之构成员,单个董事除董事长外,不能成为公司的机关,不享有公司对外代表权,且董事只能通过董事会共同对公司的业务执行作出意思决定;董事的工作内容,究其实质是管理和监督公司事务。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08,(10):67-67
2007年2月,于某、林某、贾某三人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甲公司,由于某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年5月,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订立购车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售贷车5辆,总计200万元。后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接收了乙公司交付的汽车,并支付了部分款项。同年7月,甲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于某尚欠60万元未付,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出具了欠条,但欠条上只有于某的个人签名,未盖公章。后于莱病故。乙公司向甲公司索要余款,甲公司拒绝支付,乙公司遂以甲公司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请问,于某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由谁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07,(8S):67-67
岳某和朋友甲、乙出资成立了某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岳某控股为50%。公司成立后不久,准备将一部分资金投到新项目上,岳某对该项目的投资持反对态度,但由于另外两个股东的压力.只能勉强同意。后来该新项目出现了亏损,  相似文献   

16.
刘寿明 《台声》2008,(4):94-95
一、如何处理公司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的法律关系? 案例:福州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改制,决定由公司职工持股的方式进行改制,持股人必须是公司职工。王某作为公司职工,深知该公司产品具有市场,只是由于公司原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改制成功,理顺公司管理体制,公司效益将会很好,因此,书面认购了300万元的股份。  相似文献   

17.
崔祥建 《前沿》2001,(12):96-98
公司的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执行机构一方面应以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好公司 ;另一方面应对股东的利益加以保护。特别是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 ,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乃至一国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投资者保护中 ,小股东保护是最重要的 ,以致于我们常把投资者保护归结为小股东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创业企业股东冲突及其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林 《求索》2012,(2):167-169
创业企业高风险的特性以及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关系结构使二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美国司法实践"顺从"控制股东的作法一方面尊重了信义义务的本质以及创业企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集中反映了司法裁判在化解创业企业股东冲突方面的局限性。独立董事这一公众公司重要治理机制被广泛运用于美国创业企业,但创业企业明显缺乏传统独立董事机制的生存土壤。独立董事在创业企业中发挥了打破平局的功能。从公众公司延伸到创业企业的独立董事机制淡化了监督管理者的职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股东冲突内部防范和化解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司控制权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的监督。监督机制的完善是规范公司运营、保障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条件,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防止"内部人控制"以及有效约束控股股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继超 《求索》2013,(8):201-203
股东派生诉讼亦称股东代表诉讼.即为当公司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不能或怠于起诉时.股东为了公司利益而以股东个人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项旨在维护个体股东利益的公司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发轫于1843年英国FossV.Harbottle案,历经股东派生诉讼被否弃、股东派生诉讼被重启继而“大多数规则”被突破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被广泛运用等历史过程。如今,股东派生诉讼已发展成为两大法系的一项基本的公司法律制度。我国大陆地区于2005年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然而,该制度相关条款尚存有缺陷,如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过于简单且苛刻、关于侵权行为的可诉性规定不够周延、股东派生诉讼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此立法之不足虽受制于当时利益主体之相关博弈.但长此以往必将破坏经济运行之社会公正。为此,完善我国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还需在股东派生诉讼主体、股东诉讼前置程序及相应举证责任分配诸方面加以改进与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