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法     
<正>我国拟修法规定民告官可口头起诉据中新社北京2013年12月23日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3日开始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该部被视为"民告官"的法律在此次修改中,突出强调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3年以来,首次启动大修。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当天就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一段时间以来,行政诉讼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三难"问题。信春鹰指出,其中最突出的是立案难。为通畅行政诉讼的入口,修正案草案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如草案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的悬顶之鞭 “民告官”的诸多困境中,执行难是长期存在的又一棘手难题。这意味着,当事人历经千辛万苦赢了官司,得到的只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而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的努力,也因此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3.
刘鹏 《群众》2014,(12):89-89
11月1日,被称为“民告官”法的《行政诉讼法》在立案、判决等方面做出新规,禁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干预、阻碍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旨在消除民告官的“难”。据悉,中国“民告官”案原告胜诉率从10年前的30%降至近年的10%。  相似文献   

4.
张志龙 《今日广西》2014,(10):12-13
核心提示:从“民告官、立案难”到“民告官、不怕难”,再到“民告官、可胜诉”,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百姓通过法律手段起诉政府的案件明显增多,传统文化中“民不敢告官”的历史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5.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3-3
行政诉讼法启动大修 去年12月23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一审,这是该法施行23年来首次启动大修。此次修法旨在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以及细化、完善现有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法院报》4月20日报道 ,云南“四不”交警支队漠视行政诉讼吞苦果 ,这起“四不”行政诉讼案引起多方关注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交警支队因为对百姓的“民告官”之举采取完全不理睬的态度———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 ,最终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败诉。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的“四不”做法显然违反了行政诉讼法 ,输掉官司“顺理成章”。红河州交警支队漠视行政诉讼只能自吞苦果。依我之见 ,这起典型案件具有某种警示意义 :行政诉讼没有“特殊被告” ,公安交警部门也不例外 ,漠视和藐视行政诉讼的后…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4,(27):36-37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提出45项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曙光,值得予以高度评价。而要真正实现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目标,则需要切实整备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行政诉讼在实践中遇到“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以下简称“三难”)等突出问题,某些地方法院不愿受理行政案件、不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生效行政裁判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三难”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被认为是所谓“司法行政化”和“法院地方化”。  相似文献   

8.
<正>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如何?行政机关参与行政诉讼情况怎样?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4月16日至21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法院近三年以来行政审判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近年来,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取得新进展,"民告官"三大"顽疾"——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得到缓解,但调研发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则成为新形势下解决"民告官"难题的又一着力点。"案多人少"矛盾凸显"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必将产生新的行政争议,新行诉法施行后,人民群众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关注度也将大幅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又被称为“民告官”。曾几何时,“民告官”在百姓的心中是不得以而为之的“讨说法”,随着法制进程的推进,行政诉讼法实施10年的今天,“民告官”已不再是新闻。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北京市法院行政审判庭共受理行政一审案件3632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3年前案件类型主要涉及土地、治安、拆迁等行政管理领域,到1999年,行政案件涉及专利、商标、土地矿产资源、外商投资、药品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反不正当竞争、城市规划、教育和新闻出版等近60余种,几乎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领域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0.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22):22-24
2014年11月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152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行政诉讼法,这部以创设"民告官"制度而著称的法律成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国家立法机关修改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修改后的法律瞄准行政诉讼实践中饱受诟病的"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问题,从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确保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强奸案件的“立案难、取证难、讯问难”在公安机关几乎人所共知。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就必须在解决“三难”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这已成为刑侦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想就以往办理的强奸案件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一、立案难解决对策强奸案件立案难的原因是假案多,假案一般均有被控告人即句B罪嫌疑人”,且“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之间必有一定的利害冲突。强奸案本来在很多情况下就真假难辨,令人莫衷一是。正如清代办案名家王又槐所云:“夫奸情最易诬捏,强与和罪名轻重悬殊。”(《论犯好及因好致命案》)解决强…  相似文献   

12.
社情舆情     
《今日海南》2013,(5):29-29
民告官,异地审4月1日起,海口市龙华区法院与美兰区法院管辖的行政诉讼案件将实行交叉管辖,试行期为一年。此举在海南开辟了"民告官,异地审理"制度先河。在这一年内,龙华区和美兰区法院的立案窗口将免费提供有关试点工作的宣传和释明材料,便于公众了解试点情况;当事人向原管辖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告知其向现管辖法院起诉。推行行政诉讼交叉管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对法院判案的干预,降低或者避免相关案件的外部干扰,为法院独立审判提供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莹 《民主与法制》2007,(7X):16-19
古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要为民解难;谪乡野,要替君分忧。随着“民告官”案件的增多,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如何保障实现诉讼过程中的平等,推动依法行政。在当下,亟需一种“非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洪丰 《公民导刊》2008,(11):9-11
21年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重庆市行政诉讼暂行规定》,此举开创了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先河。为“民告官”打开了法律通道,颠覆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不与官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5.
“民告官”情形的增多 ,说明我国普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但“民告官”虽胜犹败情形的不断出现 ,说明我国法制宣传工作任重道远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 ,中国老百姓已不再是那“无法无天”时代的顺民 ,他们已经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 ,为自己的权利而争 ,敢于和政府官员对簿公堂 ,讨“说法” ,讨公道。“民告官”胜诉多据某法院3年来的统计 ,行政诉讼中 ,行政机关败诉率高达60 %。为什么“官”会败给民呢 ?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执法不能依法 ,因而一旦被诉诸“公堂” ,败诉就成为必然。当前 ,“民告官”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尘埃落定,对三大诉讼法之一的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项数据表明,全国每年的民事案件达到数百万件,而行政案件只有区区十来万件。大量的民告官案件游离在行政诉讼程序之外。究竟是什么羁绊了“民告官”蹒跚的步履呢?  相似文献   

17.
民事行政诉讼立案是审判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立不裁”现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监督、如何监督,我国现行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本文从完善对审判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之法律依据、性质、特点、意义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告官”一直是传统行政诉讼模式的经典概括,如今,发生在河南省一起由镇政府状告市政府的行政诉讼案,却似乎为这一经典概括平添了一缕“异调之音”。与行政机关作为一个静态概念相对,行政主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当行政机关实施不同行为,参与不同法律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解读"行政不作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中,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占据了相当比例。“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0,(3):64-64
据《重庆晚报》报道,“遭遇民告官,一把手不能躲躲闪闪”!重庆市人大代表杨家学日前表示,今年重庆“两会”上,他将再次提交建议,呼吁出台办法将政府一把手“逼”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