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李家泉 《两岸关系》2003,(12):17-18
陈水扁在今年9月民进党党庆17周年时,喊出所谓“2006年催生台湾新宪法”。不数日,又在民进党一次中常会上表示“新宪法版本将由公投决定”,以“公投”来完成“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2.
台岛点滴     
“公投制宪”的实质所谓“公投制宪”,就是以全体公民投票的方式,对宪法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台湾早已有一部所谓的“实施已久、为民进党及陈水扁政权所依托的‘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如果一定要制定新“宪法”,首先就要对原“宪法”进行处置。处置办法之一是对原“宪法”进行公民投票的直接表决,或“国会”的间接表决。陈水扁妄图通过公民投票制定“新宪法”,并在其中加入“台独”内容,为实现“台独”制造法律依据。这就是“公投制宪”的实质。“公投立法”的由来所谓“公投立法”,过去是“台独”分子企图推动的“法理台独”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公投台湾前 途”一直是“台独”分 子的政治理念。早在1991年10月,民进党在其第五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台独党纲”中就声称:“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省住民及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  相似文献   

4.
“台独”势力的“制宪”活动与主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进党的"公投制宪"主张与"台独"势力长期推动的"制宪运动"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从"台独制宪"活动的历史回顾,还是从其"新宪法草案"版本和"宪政"主张看,"制宪"活动虽然表面上包装着"改革",但仍然难掩其"台独建国"的政治本质."公投制宪"是"法理台独"的关键一步,必将严重冲击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1):91-91
新闻事件:一段时间来,陈水扁频频抛出“台独”分裂言论,提出今后三四年内将终结“中国宪法”,在2006年推动公投复决“新宪法”草案,“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并在2008年实施,强调有关“宪政改造”的争议,不应把重点放在“修宪”与“制宪”的文字之争,而要专注于“宪政”改造所带来的实质改变: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4,(6)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显龙,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看法不乐观。 朱显龙表示,陈水扁的就职演说,没有明确提出于二零零六年公投制宪及零八年实施新宪法,是采取不挑衅的做法,可以缓和原来比较紧张的台海局势。不过,他认为,由于陈水扁仍  相似文献   

7.
金奕 《两岸关系》2006,(3):22-23
1月29日大年初一,陈水扁在台南县麻豆国中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宣称,“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要考虑以台湾为名称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希望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的这番言论,公然背弃其“四不一没有”中有关“不废  相似文献   

8.
陈小艳  徐波 《台声》2003,(11):4-10
杨毅周:一段时期以来,陈水扁不断抛出议题,先是提出“公投”,最近又提出要在2006年通过公投制定“新宪法”,并于2008年实施。一幅“台独路线图”摆在了世人的面前,对于陈水扁这个“台独路线图”我们应该怎么看?不仅仅是选举语言朱卫东:陈水扁提“制宪”,一方面是为了选举的考量,打统“独”牌或者说是打“台独”牌,另一方面,也有借机加快实质“台独”的战略考虑。对他这样一个动作不能够简单地看做是选举的语言或是策略,还应该看到他主观上推进“台独”的险恶用心。陈水扁为了掩饰“制宪”,对制定新“宪法”进行了一些模糊性的处理,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9.
许世铨 《两岸关系》2003,(12):19-20
近来随着选情的白热化,民进党在“台独”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态度越来越嚣张。陈水扁公然提出了所谓的“制宪时间表”,声言要在2006年“公投新宪法”。在民进党的操弄下,“蓝”、“绿”两军在“立法院”中就“公投法”进行了一年多的攻防战也出现了逆转。国民党、亲民党“立法院”  相似文献   

10.
修春萍 《两岸关系》2003,(12):22-24
10月31日,岛内选战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陈水扁启程开始其任内的第四次“出访”,第三次过境美国。在过境美国期间,陈水扁大肆鼓吹“公投制宪”、公然宣布要“制订新宪法”。在他一系列分裂国家活动的后面,有一个欲盖弥彰的意图,那就是要让美国为其“台独”活动背书,拉美国为其“助选”。  相似文献   

11.
2月2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北京重申,反对台湾举行“入联公投”。尽管美国会众院外委会27日通过了“支持台湾民主选举”决议案,但这并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也没有实际的法律约束力。而2004年吃了“公投绑大选”闷亏的国民党,这次虽“输人不输阵”提出“返联公投”,但从最近泛蓝团体、“立委”与地方首长一波波“拒领公投票”的行动可看出,国民党最后就算没公开表态拒领,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22日,台湾当局在举行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同时举办两项公投,投票结果是两项公投都遭到否决。“入联公投”投票率为35.82%“返联公投”投票率为35.74%,均未达到法定的50%的投票率门槛。“入联公投”的挫败再一次证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势力推动“法理台独”的阴谋再一次破产。  相似文献   

13.
3月22日,台湾地区举行了选举,马英九和萧万长以压倒优势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地区的选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选举的结果是国民党的候选人获胜,民进党候选人大败;“入联公投”、“返联公投”都没有获得通过。上述现象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两岸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统一论坛》2004,(1):11-15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3年并不寻常,继续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显著,实现两岸“三通”已成为两岸民众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施‘台独’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加紧“台独”的“具体化”“法制化”“政策化”,两岸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15.
3月22日,台湾地区大选和“入联公投”、“返联公投”一并举行,结果马萧以得票率58.45%的7658724票获胜,长昌以得票率41.55%的5445239票败选。这次的投票率为76%,马萧大胜长昌221万票。与此同时,“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分别以投票率35.82%和35.7%未达到法定门槛遭否决。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5,(6):48-48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最大特点是将日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  相似文献   

17.
石之瑜 《台声》2008,(2):18-18
大家质疑,民进党推动“入联公投”,即使获得再大比例的支持,明明不会产生实际作用,为什么非做不可?大家也质疑,为什么陈水扁先说,“入联公投”过后什么都不会发生,后来又说,通过后整个世界都会改变?这样反复,岂不是在骗选票而已?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新议会新宪法的产生及其影响俱孟军一、不同寻常的选举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进行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全民投票,从而选出了新议会并通过新宪法,填补了莫斯科十月流血事件后国家出现的立法权力机关和宪法真空。这次新议会选举不是一次普通的换届选举,而是国...  相似文献   

19.
近期台湾政局激烈动荡。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经过长达数小时的口水战,于深夜通过了一项“公投法案”。这项法案虽然否决了直接进行“台独公投”的条款,但也通过了一项所谓“防卫性公投”条款,为“台独”、“公投”留下了隐患。由于这项法案仍然为“台独”、“公投”开了一个天窗,虽然两岸关系暂时避免了一场激烈冲突,但火药筒还在,随时有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