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息烽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缩小与经济强县及发达地区间差距,实现“强县升位”的客观需要。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息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强县”战略是“跨越式发展”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报告都以不同形式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为息烽实施“工业强县”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里,我结合企业信息化谈谈这个问题。所谓信息化就是指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我国虽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就是运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工业化的过程。目前,全球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宏宾 《新视野》2001,(5):19-21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点,面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实际上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发展的新轨迹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尽快实现现代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围绕“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去年8月27日,江泽民同志在长春主持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又强调:“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运用科技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难得机遇,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所谓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发展的某些有利条件,实现国民经济的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一般是指落后国家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使命,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犤1犦因此,进一步认识和论证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种重要的方式。例如,在古代,推罗人(今黎巴嫩之苏尔)为了谋求发展,积极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活动,于公元9世纪末在北非(今突尼斯)建立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对“跨越式发展”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施“十五”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究和实践。一、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及条件  社会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但并不排除某个历史时期中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整体的常规与局部的超常规;先行者的渐进式…  相似文献   

7.
王强 《奋斗》2004,(4):13-1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大明确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党和国家新的领导集体组成后,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加入WTO后必然要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去。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对世界大趋势,党中央果断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提出在完成工业化历史任务的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抓住机遇、迎接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后发展的国家想要单纯依靠增加资本、消耗资源来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三、正确处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面对信息化正在将经济社会推入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作为地方计委这个蓝图怎么画,信息化道路怎么走,如何抢占制高点,对于21世纪贵州的富民兴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总揽全局,预测未来,抓住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信息化推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此,试谈几点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到国人面前,但是如何才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礼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却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现代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三大基本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微电子技术创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正是推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战役。一、集成电路产业和微电子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集成电路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随着…  相似文献   

14.
跨越式发展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跨越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了要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和“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后来,他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可见,信息化对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完全有可能在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尽快走出困境,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6.
跨越式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状态的必由之路,然而,跨越式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同行,二者都是不发达国家谋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二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十五”规划以发展为主题,把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我国“十五”规划远景目标的主要方式,这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摆脱落后状态的正确选择,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选择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经济的超常发展,它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 :“从新的世纪开始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内外形势发展看 ,我国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任务艰巨而光荣。从国内看 ,我国将继续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就是说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处在现代化实现的临界期。一般经验表明 ,社会完成这一深刻的转型是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 ,社会利益矛盾突出 ,社会张力积蓄很有可能把社会推向“高风险社会”。当…  相似文献   

18.
陈庆修 《新视野》2001,(5):22-24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以信息化为核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重组。因此,“十五”时期抓住了信息化这个核心,也就抓住了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就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 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构造着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平台,驱动着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9.
葛喜东 《奋斗》2001,(5):22-23
江总书记去年8月在东北三省党建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运用科技革命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难得机遇,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五”计划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战略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把信息产业作为我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同步跟进全国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渗透和先导作用,带动自治区经济整体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一、我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我区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